前车之鉴,便采取主力居后、步步逼近之策,先遣工部尚书刘审礼为先锋窥探敌境。
而唐军所面之敌正是曾与大非川击败薛仁贵的吐蕃百年名将论钦陵,一方是百战名将,另一方却是军事低能,两军最终的结局可想而知。
论钦陵见刘审礼先锋突入,便率军前往拦击,唐蕃两军遭遇后旋即发生激战,但这支唐军先锋兵力较少,一直处于劣势待援。
而统领主力在后的李敬玄听闻吐蕃大军出现,畏敌不前,竟收兵停驻、不敢救援。刘审礼孤军势弱,不敌被俘,最终兵败身亡。
熟料听闻前锋败没的李敬玄更是担心害怕,不断不迅速出击反而收敛兵众,仓皇退军逃奔至承风岭,论钦陵见状随即领兵跟进。
退守在承风岭的李敬玄再次表现出极为业余的军事指挥能力。
也不知是否因其逃窜狼狈失去节度,还是论钦陵逼迫太紧,李敬玄竟然放弃高岭优势地理位置,转而于地势较低处挖泥沟为壕。
论钦陵见状便遣军众于岭上分营包围,保持着对唐军的地理压迫优势。
唐军再次陷入大非川之绝境,十余万大军难道又要在此处坐以待毙?
名将黑齿常之表示拒绝!
就在唐军即将崩溃之时,作为副将的黑齿常之果断做出抉择,他趁夜率领敢死队五百余人,直袭吐蕃军营。从慨然出征到落魄被围,十余万唐军一矢未放、一刀未出竟然陷入如此绝境,虽然主帅胆颤,但唐军却从不畏敌。
压抑已久的大唐勇士此时如同猛虎下山,直扑蕃军而去。
发挥出真正实力的唐军绝非蕃军可敌,蕃军一击即败,随即溃败而逃。
唐军出师之初,慷慨激昂,大军十八万余出塞寻求吐蕃主力决战,试图一战恢复吐谷浑故土。
然而主将无能,累死三军,李敬玄的军事低能直接导致工部尚书刘审礼的无辜战死。虽然唐军损失不大,但此窝囊之败对大唐军队士气的打击极为显著,唐军也自此彻底无望无心也无力再收回吐谷浑故地。
战局的不利对于唐廷的政治打击相当沉重,唐廷自高宗以下都在探询对吐蕃屡战屡败的原因。
大臣陈伯玉曾言吐蕃“自敢抗天诛,迩来二十余战,大战则大胜,小战则小胜,未尝败一队,亡一矢”,可见吐蕃军力之强,也可以看出唐朝此后对吐蕃战争中的被动和无奈。
........................
叶正涛,苏鳩,程磊,仇五,年十三就是黑齿常之从当时的西南第十军中选出来的敢死队五百余人中的五人,要知道这敢死队的五百余人死的仅仅就只剩下不到十人。
本来这五百余人的家眷遗孀都是黑齿常之在养着...生活还算是过得去,可是后来谁知道,两年前的九月,酷吏周兴等人诬告陷害黑齿常之谋反,将其逮捕入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