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的人口大部分都密集的扎堆在南方地区了。
南方的土地十分紧俏,属于人多地少的情况。
可是茫茫北方,其实有大把大把的荒地,都在等着人开垦呢。
但是因为华夏百姓根深蒂固的故土难离,不愿意背井离乡的思想观念,根本没人愿意去北方耕地。
宁愿在家乡给地主做佃户,也不愿意举家迁移上千里,到北边做自耕农。
从移民令颁布至今,八年时间,别看已经有百万户移民从南方迁移到北方了。
但是对大明来说,真的只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
一个苏州府,就有超五十万户,二百三十五万以上的人口!
整个南直隶,不过十一州府,便有一千二百万人!
要知道,南直隶的面积,只有不到24万平方公里。
而北方的山东省,包括辽东都司在内,大小足有27.3万平方公里,其中辽东占了12.4万平方公里。
但是整个山东,只有五百万人,其中辽东只占据了50万的人口!
越往北,人越少!
北方是面对北蛮的第一线,本身就需要大量的军粮供应。
而且北方可耕的土地非常的多,不管是山东还是辽东,都有大把的荒地!
但是南方的百姓,很少有人愿意移民过去。
没办法之下,洪武帝才尽全力推动耕地机器的问世。
为的就是提高百姓的耕地生产力,减少甚至根除佃户这一阶级!
然后再许以重利,迫使这些无地的贫民们,接受朝廷的指派,前往地广人稀的地方开垦荒地!
没地方去做佃户了,工厂招工又很抢手的情况下,朝廷拿出每户移民给一百亩,二百亩土地的诱惑,那就真的会很有效果了。
这也是一个成熟政治家才会做的事情。
对百姓以利诱之,以大势为之,而不是强逼百姓低头,用行政手法逼迫或者强制无地百姓移民。
如果强迫百姓移民,那民间绝对会怨声四起。
就算移民后这些百姓确实生活更好了,但是心中依旧会对朝廷有不满之气。
毕竟是“强迫”的。
但是洪武帝以推动旋耕机和蒸汽拖拉机普及,为百姓提高生产力为理由,间接的将佃户的生存空间挤压掉。
然后再出台千年难得一遇的好政策,荒地完全白送,只要报名就能领。
如此一套组合拳打下来,从民间到朝堂,所有人都只能夸赞洪武帝爱民如子,心系民生!
广大中产和地主阶级,能够更好,更方便,更省钱的耕种自己的土地了。
贫民阶级,也必须得为了生活,“自愿”的报名移民,去领一二百亩地,乖乖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