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藩虽易,但是藩削掉了,岭北的北蛮就需要皇帝自己顶上了。
而且想要拓土也会变得很困难,毕竟漠北太远,政令难通。
要是封个类似西域都护府,军政一把抓的漠北都护府,派遣漠北都督去管,那和分封塞王有啥区别?
塞王至少还是自家人,都姓朱。
臣子可就不姓朱了!
就算这种漠北都督可以三五年换一任,但是中央一旦式微了,恐怕漠北立马就会丢土了,亦如当年的大唐。
但是封镇诸王建封国的话,就算中央式微了,甚至主脉都被颠覆了。
至少还能保证老朱家在外头还有其他的国祚,大明还没亡。
大不了漠北诸王大打一架,角逐出一个新帝,在漠北登基称帝,再续大明呗。
于公于私,于国于朱家,这都是好事啊!
左手拿着五军都督府的军令,右手拿着一封只有他自己知道译码的密信。
看完这两封电报后,燕王的表情十分的复杂。
五军都督府的军令倒还好,无非就是让他准备明年出征的事宜。
但是来自自家老爹,天子洪武帝的密信,可就非常让他心情复杂了。
洪武帝在这封只有燕王能看懂的密信里,毫不掩饰的,将他的想法告知了燕王。
甚至直接许诺他,日后全取漠北了,燕王至少能获得一块纵横都超过一千里的大封国!
而且是实封!
可管军,也可治民,允许自行招募官员,开国建制!
唯一的要求只有一点,国内必须行《大明律》,奉大明皇帝为主。
而且非外藩,而是内藩,必须服从中央的指挥!
除此之外,国中之事,燕王可以一言而决!
这权柄,几乎已经和商周时期的诸侯差不多了!
除了地方离大明故土真的有些太远了,直线距离都超四千里,再加上漠北偏远一些的地方,更是离中原能有个六千里远。
其他方方面面都挺好的。
他作为叔叔,也不用在国内面对自己那位侄儿皇帝。
可以自己开国立庙,起燕国宗庙,称王做祖!
也许一辈子都回不了中原一次,连跪拜侄儿皇帝的机会都很少。
待遇比自降尊位,向汉文帝称臣,关起门来过自己小日子的南越王赵拓都强得多呢!
久久凝视了这封密信许久后,燕王长叹了一口气。
皇位离他是真的越来越远了。
比起刚立太孙时,现在的他,其实已经渐渐接受了,这个庞大帝国的下一任继任者不会是他,而是那位侄儿的这一事实了。
洪武帝做了总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