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听到门响了。”
这个称呼上,一开始两个婆子都喊她们冯姑娘、马姑娘的,游蕊又被她们喊一声夫人,她是怎么听怎么别扭,就给统一了一下。
但冯花她们喊习惯了夫人,这其中还有师生的情谊和尊重在,这五人便没有改口。
冯花笑道:“我来开门,大厅这边我们也会打扫,赵婶去忙吧。”
赵婆子没有立刻走,等到门打开,看到是冯花认识的人,这才转身去后院。
冯老三站在门外,把一个破旧的包袱递给冯花,“你娘又给你找了一双新鞋,要是有啥事儿,去码头找爹。”
冯花接过包袱,说道:“爹,你进来看看吗?”
冯老三没动脚,探着身子往里面看了看,“这么干净的地方,我这一脚泥,就不进去了。在这儿,好好地学,进去吧,我得赶紧去码头。”
冯花站在门口目送老父离开,学接生的心思更加坚定。
这天早晨游蕊没有早早出门,是在家吃的饭,宿岩回王府之后,她又等了会儿,才把两个小孩喊起来,看着他们吃完早饭,步行着去妇幼院。
已经是卯时末,东方的天空一片红霞,太阳露出大半个头来,但早晨的空气还是很寒凉的,此时在外面的小孩子也不多。
出来青石街,却见到三五个七八岁左右的小男孩,有在背后背个小箱子的,也有直接手里拿着布包的,看行状也只是包的书和笔。
游蕊来来往往好几趟了,还是第一次看到上学的小孩。
正好前面走来挎着两颗白菜萝卜的卢家婶子,因为游蕊帮过她家儿媳妇,这卢婶远远地便打招呼。
游蕊笑道:“卢婶去买菜呀。”
“家里的菜吃完了,还有个坐月子的,这不狠狠心,去买了根猪肋骨,回去配着萝卜菜炖一炖。”
“这是挺好的搭配了”,游蕊不会问别人家的事,转而问道:“卢婶,这附近有私塾吗?”
“有啊,就前面东西向那条杏花街,住着好几家秀才,私塾有三家呢,这不是马上就是恩科,一些还要考的,早早地闭馆读书去了。倒是那吴老秀才,歇了心思,一直教着呢。”
说完,又问游蕊:“你家这两个侄子也要送去读书?”
“有这个想法”,游蕊说道。
“都三四岁了,只要不尿裤子,吴老秀才都收的,改天我帮你问问?”
游蕊忙道:“那倒不用,我有空了去那个杏花街看看。”
“想找个更好的先生?”卢婶很理解的道,“要是想考科举,是得个好先生。”
说了一会儿,游蕊才带着两个小家伙走开。
走远了,小黑蛋就道:“姑姑,马上就要过年了,现在去私塾,我们亏了。”
游蕊没反应过来,“怎么就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