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内的百姓总数有多少?即便是萧漠这个皇帝也是说不上来的,这并不是萧漠不够勤政爱民,而是帝国的发展方向优先是军事,而后是民生。
现在的大荒帝国军事上的发展已经不用太过紧促,毕竟旁边的两个强大的敌人都已经被大荒帝国消灭了,所以注意力还是应该转移到民生上面来了。
“不过,由于战争等原因,我们现在很难去统计具体的数据,尤其是那些新近征服的地区,那里的人口等数据我们还没有统计。”曹彬眉头一紧,随后说道。萧漠没有回应他,而是静静地看着《户籍令》。
《户籍令》,简单来讲涉及到了户籍的统计、管理以及惩罚等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户籍的统计方面,大荒帝国之前其实并未形成统一的统计制度,各地都是自行统计,然后上报的。而帝国的中枢对于这些数据也只是做一个整理,随后便报给了皇帝。当然,大多数的统计很粗糙,顶多是统计人数。
但是《户籍令》提出的统计方式要更加的精细一点,要求不光能够统计那些人口的数量,还要将男女区分开来,甚至在《户籍令》中还将年龄做了分段,六岁以下的算孩童,六岁到十四岁的算作少年,十四岁到二十九岁算作青年,三十岁到五十岁算作壮年,五十岁以上则是老年。这种区分也是由于帝国如今的人口过少导致的,别看没有统计过人口,但是如果去看看各地的情况的话,会发现,帝国各地大量的土地都是被密林杂草所覆盖。
这并不是帝国的农民们太懒,不愿意耕作,也没有什么世家大族占据大量的土地而闲置。这是因为帝国没有那么多的人去耕种,所谓万里无闲田的景象也只有在帝都附近的一些区域才得一见,更多的地方都是大片的土地荒芜。所以帝国将青年的年龄放低,将有利于帝国的人口增长。
而且《户籍令》还要求能够统计治下百姓的居住地址,职业,迁入信息,就学经历,从军或是从政经历,犯罪记录,获得的荣誉等方方面面的信息。这将会给日后帝国筛选可用的人才提供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为帝国管理百姓提供极大的便利。当然,这更会加重地方官员们的工作量,这是《户籍令》中没有提及的。
在《户籍令》中还提到了管理,户籍的管理说起来简单,那便是由各地依据《户籍令》要求收集的信息将每一个人做好从出生到死亡的名册,以家庭为一部这样子整理好。若有死亡、改嫁、再娶等事宜便将之重新整理在一部。各地村正将百姓的户籍整理好之后进行打印,然后逐级上报,逐级保留,最后到中枢,所以说这些百姓的户籍原件将会保留在其所在的村。
若有变动的话,那么还是由村正整理之后,写一份条陈后逐级上报。这个是要求必须在一个月之内从村一级的上报至中枢,最后中枢整理归册。中枢会不定期派人巡查各地的户籍,若是有出入的话,中枢将会问责。
然后是关于惩罚,隐瞒户籍不报者,中枢将会将事件的主要负责人提交给刑部,依照帝国的法律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