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推广蚕桑

作者:家家哥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忧,就算我们家不收,庄户自己也能纺织丝绸,现在丝绸什么价晁庄主很清楚。”

“我倒不是担心销路,我是担心粮食,现在这几年不是水灾就是涝灾,桑树如果种多了,百姓吃什么,相比起卖钱,吃更重要。每个村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少量种植。十几万亩有些不太可能,几万亩差不多。”

王掌柜一拍桌子:“妥了,我给你免费提供桑苗,半月后运过来。按照一亩一千棵的标准种植。”

“这么密,我记得以前一亩不过几十棵。”

王掌柜一笑:“那都是老黄历的种法了,一亩几十棵最少七八年才能丰产,太慢太慢了。一亩地一千棵,两年就能丰产。桑种的好,蚕才能养的好,大食人等着要丝绸呢。”

如此密集的种植方式和茶叶类似,种出来的桑园低矮,一人来高,非常有利于采摘桑叶,比原来的老式种植方法有很多的优势。

桑树浑身是宝,叶子能养蚕,养牲口。枝条还能编筐子,编藤牌,还是制作弓箭的原材料。

经过商谈,晁盖签订了契约。

江南王家提供免费的桑苗,让晁盖推广、养蚕。不过晁盖推广的时候桑苗必须收费,不然的话恐怕蚕农不好好种植。

江南王家把济州到苏杭的蚕茧、丝绸运输都交给安通镖局。

这只能说是一个初步的合作意向,具体实施还得另外商定。

蚕茧是泡货,但是价值很高,必须有强有力的镖局运输,否则路上可能就没了。

生意人最怕遇到劫匪,轻则损失钱财,重则丢了性命。

大致商谈妥了,晁盖和刘唐就告辞了,来的时候正午,出来已经是太阳偏西了。

出城的时候就赶上晚高峰了,来来往往的马车,人流不断。

担柴火的,推小车的。

晁盖担心马匹受惊伤人,和刘唐拉着马往外走。

刘唐往后看了看:“哥哥,有人跟踪咱们。”

“看到了,刚才那两小子,贼头贼脑的,估计想搞事情,不动声色,带他们出城。”

二人不紧不慢的走,出了城翻身上马了,还是慢慢悠悠的走。

后面是四个人,一直跟着。

晁盖和刘唐回到济州分号,但是没有走前门,直接从后门进去了。

也没关门,这四个人就进去了。

一进去,坏了,百余名大汉正在那练习朴刀呢。

大门咣当关上了,四人傻眼了,没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

刘唐、杨林、邓飞、围了上来。

为首的汉子,点头哈腰:“我们这是过来看看,学习学习。”

“学习?跟了一路了,看样子是真想学习。过来校场,一百个人,挨个切磋一遍。”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