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到相关资料。
他现在也不确定,自己有没有议和。
不过陈通既然说了,那就有很大的概率。
他此刻都想把自己给杀了,这也太丢人了吧!
说好的大明风骨呢?
说好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呢?
我如果连这点荣誉都没有了,那我岂不是妥妥的昏君吗?
崇祯此刻心中满是惊恐,他觉得就算死,也不能沾上议和的名声。
可陈通接下来的话,直接打碎了他所有的幻想。
…………
陈通眼中满是冷笑。
陈通:
“我知道你们很难相信崇祯的骨头也是软的。
但事实胜于雄辩。
你们可能对这一段历史都非常陌生,因为喜欢崇祯的人,他都不会提及这段历史。
而不喜欢崇祯的人,你也很难去关注到这段历史。
崇祯议和是怎么回事呢?
那就要从他启用这个大臣杨嗣昌开始。
当时,大明王朝内有农民起义,李自成,张献忠,把大明王朝闹的天翻地覆。
而外部,当时的金人时刻准备进入中原,再美美地抢上几次,以增加他们的综合国力。
就在这种情况下,崇祯这个蠢货就萌发了议和的念头。
而且崇祯让我最看不起的地方就是,敢做不敢当!
他明明自己心里已经非常想议和了,但他又不肯承受提出议和所带来的千古骂名。
在当时的明朝,那推崇的是朱棣和洪武大帝提出的大明风骨,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就算死也不能求和。
所以当时的袁崇焕才被所有的人唾骂。
可崇祯杀了袁崇焕之后,崇祯自己却想议和了,他怎么办呢?
他就在大臣中间提出了一道策论,如何来解决大明现在内忧外患的问题?
大臣们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有的人说该整顿吏治,有的人说权力的剿灭农民起义。
有的人提出了什么开仓放粮。
这些崇祯竟然都不满意,也从来不给这方面想。
但有一个人的提议得到了他的大力赞扬。
这个人就是杨嗣昌。
杨嗣昌的上书上也没有直接说议和,因为他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赵构和秦桧被人骂了上千年,这个时候谁还敢提议和,那会被人群起而攻。
但文化人就是文化人,跪舔的时候那也有别的办法。
杨嗣昌就在上书的过程中,暗示了一件事,谈到了东汉开国初年刘秀的一件事。
说刘秀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