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区域的地理意义现在还没有完全展现出来,或者说,因为就算大唐也没想到这一片自古以来人迹罕至的雪原上,突然会冒出一个未来纵横中亚的雪域帝国。
这世界上能够承载帝国的土地真不多,细细数来也就四五个,但因为整个世界的平均温度上升,居然让青藏高原成为了能够孕育帝国的土壤,这又有谁能算得到。
平均温度的提升带来了大唐的时代,但同时平均温度的提升也带来了吐蕃的时代啊!
所以,自己这次让打算把麾下准备安置在青海,河湟谷地,就只想要在这青藏高原到陇右的过度地段埋下一枚钉子,因为这时间段是最容易埋下钉子的时候。
到时候将来真的跟吐蕃对上,不论是为了适应高原反应,为了解决将来讨伐青藏高原的补给问题,都需要大唐对现在青海到河湟谷地的一定程度的发展。
这种事情,自然是早投入,早受益,同时又能解决自己战部的问题,这又何乐而不为。
而且这种事情哪怕说明了原因,让朝廷去投入,那朝廷也未必舍得这般投入。
因为朝廷又没吃过这亏,谁又会知道整个大唐的命运几乎跟吐蕃纠缠在一起呢!
不过来到吐谷浑前,自己还是非常担心的,毕竟青海河湟谷地这一片地方真的不好开发。
如果不是整个世界的平均温度提升,李泰甚至不会有这个想法。
但即使如此,自己也只是怀着试一试的心情去看看而已。
毕竟不亲自的去看一看,自己也不知道,这一片地区能不能在未来供养起十万军队。
否则全部都要靠长安运粮,李泰觉得这吐蕃不打也罢,后勤压力足以让任何帝国垮台。
当然,李泰是不知道新中国历史上也曾对青海这片区域尝试性开发过,只不过失败了。
正因为不知道这点,李泰才无知者无畏,再加上认为能借助天时的想法想要在青海这一片区域进行开发,否则李泰肯定认为新中国都做不到,那大唐肯定做不到而放弃。
不论怎么说,因为怀着这样的想法,李靖没再让自己上前线,而是让自己留在后方。
这让李泰倒是相当的高兴,因为自己也就有时间,能够观察这一片山川土地,去观察这里到底能不能发展。
李泰也准备给李世民写奏章,主要就是为了讲述青海、河湟谷地的重要性。
开头第一句自然就是,守河西必守河湟,守河湟必守青海,先别管对不对,至少这个姿态要先做充足。
写完这一句,李泰便是感觉自己已经完成了大半,先把笔放下来。
毕竟想要完善论述,还是需要去一趟青海再说,至于现在还是要先去干正事了。
一场战争结束,整个医疗营成为了最繁忙的存在。
而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