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来看的话,这首童谣设计的传说故事并不只是局限于天神山这一带。”
“在之前我们上课的时候,我就给你们提到过,日本的童谣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都是类似于这首歌一样的风格。”
“这种风格在我们现代人眼里听起来十分诡异,而且这些歌词也往往与鬼神之事又有所联系。”
中江天阳在这个时候好似在上课一般。
“不过,这种童谣,实际上都可以反应出咋们
古人在当时的一些我们如今可能很难理解的行为。”
“这种行为,往往又与特殊的环境有所关联。”
“实际上,天神山作为一个雪山,在日本各地实际上还有很多地方和这里一样,经常会发生一些自然灾害。”
“而这些自然灾害,通常就会造成一个很严肃的问题——那就是粮食减产。”
“在古代,粮食问题一直是没办法解决的老问题。在很多地方,甚至都留有易子而食的恐怖事迹。”
“可是,在天神山这里,虽然遇到了雪灾,粮食减产,可是,由于这里本身就比较肥沃的土地,还不至于粮食短缺,让一家人吃不上饭。”
说到这里,中江天阳的语气开始有些沉重了。
“这种粮食短缺,还可以让一家人勉勉强强地维持生计,苟活下去。”
“可是,那些孩子比较多的家庭怎么办呢?”
“面对这种问题,这首歌,也就成了答案。”
“由于食物的压力,母亲不得不背上自己最年幼的孩子,徒步走向远处的山丘,忍着悲痛,残忍地把自己的孩子抛弃在野外。”
“孩子自然会死在外面,可是这种办法对于母亲来说,无异于是一种折磨。她为了寻求心里安慰,不得不每年一次地去祭祀孩子。”
“可是问题又来了。万一孩子没有投胎转世,而是因为恨意停在了人间呢?于是,也就有了这个歌词。”
“想要供养而前来祭拜”
“活着还好死后生还就很可怕”
“这两句歌词所讲诉的,母亲对自己不得不抛弃并且杀死自己孩子的悔恨,以及对孩子化身鬼魂来寻仇的恐惧。”
“说起来,不只是在日本,全世界很多国家都有着类似的黑暗历史,你们有兴趣可以自己去了解一下。”
“对了你们一定也注意到了,歌词里面,歌词里面提到了孩子七年的祭日。这个七年实际上是指向了另外一个日本的传统。”
“由于孩子在古代的存活率不高,每当有孩子早逝,父母就会说‘这个孩子是天神的孩子,被带回天上也是无可奈何。’这样的话来安慰自己。”
“所以,这里也可以表示对为人父母还要杀死自己孩子内心的复杂情感。”
中江天阳顿了顿,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