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丽就叫它“嫦娥妹妹”。
毕竟作为月球上唯一的女性,不少人也称她为“嫦娥”或“月亮女神”。
那月球上第二位“女性”,自然就是“嫦娥的妹妹”。
作为实用科技出品的智能辅助系统,既然把它装到了前哨站月球舱里,那么它自然可以帮着航天员们完成各种各样的工作,其中就包括“做饭”。
说是做饭,其实就是加热各种软装或硬装罐头。
它能根据航天员制定的菜单或喜好, 然后操控机械臂完成“做饭”的过程。
脱掉厚重的航天服,穿着舱内服走在温暖、明亮和坚固的生存舱里总能让人心情愉快。
谷鋄
月球的重力很小,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但就是这六分之一,让它有别于完全失重的太空。
失重的环境对于游客来说很新奇,但对于长时间生活和工作的航天员来说就没那么友好了,甚至可以说一点也不友好。
长时间待在失重环境里会令人身体不适,而且失重环境下吃饭的限制太多了,所以虽然月球上的重力很小,但是也让他们体验到了珍贵的“脚踏实地”感,并且让他们知道哪里是下,哪里是上。
现在坐在椅子上就是坐在椅子上,不会是太空里的“坐了等于没坐,反而更难受”的情况。
有重力,虽然小了点,但也可以让他们稍微正常的吃饭了。
他们甚至可以端着碗用筷子吃面条。
吃饭过程越像地球,越可以缓解他们的焦虑心情。
他们在这里差不多三个月了,跟在繁星空间站里的航天员们对比,“类地球”的饮食环境作用非常明显。
聂志明拿出一袋热好的牛肉炒面,取出一个一次性纸碗,打开袋子封口朝下轻轻一晃,炒面就被倒进碗里了。
把袋子放进垃圾袋里,然后抄起筷子搅拌一下盘子里的炒面,几下之后,一盘热气腾腾的牛肉炒面就出现了。
虽然步骤有些多,又是袋子又是碗筷的,但仪式感十足。
地球人在月球上长时间工作生活,仪式感还是要有的。
而且袋子和碗筷都有,其实是他们作为首批成员的一个测试任务,经过三个月的测试,以后月球的食物补给直接用碗装就可以了。
到时候热一热直接在碗里吃就好了。
只要使用和食用的时候动作要稍微小一点,不那么大开大合,毕竟月球的重力还是小。
旁边刘东和孙丽丽也在摆弄自己的主食,而此时桌上已经摆满了食物,菜品和汤水很丰富。
除了其他两位航天员的主食红豆饭和什锦炒饭,还有红烩猪排、尖椒土豆丝、菘菜牛肉汤和什锦水果罐头。
聂志明和刘东都参加过载人航天任务,这些菜他们都吃过,孙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