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繁星空间站,进化!

作者:大脸猫脸大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每时每刻,太阳都会沿着一个球面均匀的往四周辐射能量,人类则可以利用这些辐射能力。

不过人类利用太阳能的技术还比较低级。

就拿国际空间站的举例,其实它的舱室本体并不算太大,但为了保证它的用电,它需要巨大的太阳能阵列,甚至舱室本身的太阳能板还不够,需要安装特殊的桁架来部署面积巨大的太阳能板。

繁星的空间站拥有后发优势,太阳能技术有所增长,但要是能拍摄照片,它的太阳能板绝对比舱室本体显眼。

还是大。

要是这样的太阳能电池阵列想给千米级航天器供电,那阵列面积一定是“铺天盖地”的。

当然,也可以不用太阳能阵列的方案,那就是使用高等级的可控核聚变。

只不过它需要“50年”才能研发出来。

谷脖

当然,这都是以前的顾虑了。

以前的超重型火箭不划算,那是因为它不能复用,用一次就扔,10米直径的整流罩太浪费了。

空天飞机“不好用”,那是因为它的货舱尺寸太小的,根本运不了大尺寸的航天器构件。

但实用科技可以把这两项技术结合一下,造出可以复用的超重型火箭,再增加一下尺寸,那就是超超重型火箭。

也就是正在研发中的超级火箭发射系统,直径20米的巨无霸。

用它来运送零部件,绝对所向披靡。

太空电梯的事倒是也有考虑,因为做“绳子”的材料已经有眉目了,就是石墨烯。

不过要造出太空电梯需要的“绳子”还得再努努力,所以干脆就先用超级火箭助力千米级航天器计划了。

并且太空电梯在太空轨道上的“配重”也需要先打个样,千米级航天器就不错。

所以就有了现在公布的千米级航天器计划。

说是这次的千米计划,其实也是分阶段的。

繁星空间站现有的“五十米”规模依旧是第一期,第二期不用“复制粘贴”了,而是改名叫“三百米”。

这个“三百米”规模是加上第一期“五十米”的。

第二期计划的第一步是增加空间站的对接口,这一步还用不到超级火箭,升级版的可复用长征五号就可以。

到时候会发射一个带有飞船停泊设施的试验舱,它有4米直径的舱体,总长的16米,中间部分有对接口,可以对接到核心舱的“后边”,跟核心舱形成“t字”结构。

这个特殊试验舱的两边都有节点舱,但这种节点舱只有对向的两个对接口可供航天器停泊。

比如木鸢号空天飞机和奔月级飞船。

当它们对接到这个节点舱上之后,它们的舱室就贯通了,且相距不到3米,加上奔月级飞船的生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