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往土壤的方向转变。
它唯一的问题就是营养液的制造太耗费能量,如果是以前,这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成本。
可是当第二座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点火之后,这就……完全不是问题了。
到时候苔藓的“种子”会完全混在营养液里,只要用撒农药的飞机或车辆,或者干脆就是装到救火飞机的水仓里,洒水车也行,只要把它们洒到沙漠里就行。
当然,其他需要它们的地方也可以。
营养液会在松散的沙漠表面形成一个临时的粘连膜,防止风把那个区域的沙子吹走,然后苔藓的“种子”就会吸收营养液里的水分和营养快速生长。
超级苔藓固沙的能力比营养液强多了,它们可以把一层厚厚的沙子完全固定住,当它们组成一片巨大的“菌毯”之后,不管风怎么吹,那一片的沙子都不会动。
虽然其他地方的沙子会吹过来,但……正好。
“菌毯”的生长周期大概是半个月,半个月之后就会死亡,而这期间的营养和水分都是由最初的营养液负责。
等“菌毯”死亡之后,它们会快速腐烂,固沙的效果会急剧下降,还会跟上边新吹过来的沙子混到一块。
不过不要紧,第二批次的“种子营养液”会迅速覆盖上去,然后在这个混合了沙子的腐殖质层上生长。
之所以第二次还要完全投放,而不是用营养液催生上一代留下的“种子”,那是因为上一代完全没有留下任何“种子”。
这么做是为了防止物种入侵。
毕竟这种植物的生命力相当强悍,要是它们可以不停的长下去,估计到时候不仅会把沙漠变成绿洲,甚至能把世界上的其他植物的养料全部抢光,然后把整个地球都变成绿色的。
包括海面上。
所以为了限制它们的生长,只让它们生长一次就可以了。
按照实用科技的实验数据来算,4~8个生长周期,也就是2~4个月的改造时间,沙漠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就可以种树了。
等树林再养一养土地的肥力和水分,完全可以开垦成农田。
到时候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耕种,外围又有成片的树林守护,完全不用担心沙漠再次入侵。
不过也因为是这种模式,所以首批绿化区域肯定不会是什么常见滴雨不下的地方,而是沙漠或戈壁里的湖泊河流旁边。
不管是淡水还是咸水,它总归是有水的,借着那些水,不管是前期的沙地土壤化改造还是后期的植树造林,都会方便很多。
当这些依托水系的绿洲成型了,甚至是越来越大的时候,它们那的环境和含水量肯定会发生变化。
然后以它们为锚点向外扩散,当绿洲越来越大,最后连成一片的时候,肯定非常的壮观。
别看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