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这不等于白损失一台样机吗!

作者:不吃小南瓜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环境。

所以赵奕还是同意下来,并承诺后续会把自己的办公室,设立在赵奕数学中心内,他不负责行政方面的事物,但最少工作会和赵奕数学中心挂钩,也就是成为赵奕数学中心的研究员。

这就足够了。

接下来连续一个多星期,赵奕依旧过着轻松的生活,他在尽情的享受着轻松,但时间一长还是回归工作,他首先还是回归了学习生活。

他对昆仑发动机的项目还是很上心的,因为有些资料不太看得懂,需要补充很多相关的知识,他就一直在啃相关的基础书籍。

现在,继续。

其实真正研究发动机、零部件相关的资料,并不牵扯多少相关的知识,真正一本书籍也不会有多少实质性的内容,以他的脑力、智慧带来的学习能力,一本啃下一本书都是很轻松的。

在不断啃书的过程中,赵奕也耐心研究起了资料,哪里有不太明白的地方,还专门去找项目负责人张刚川问上几句。

有些问题甚至张刚川都解决不了。

昆仑发动就是白手起家做起来的,可以说是从无到有的过程,牵扯到的设计、数据资料太庞大了,庞大到不可能有人全部了解,有的零部件细节化的问题,张刚川都不太懂,还要找专门的人来询问,再去给赵奕解决疑难问题。

这个过程实在是有些慢。

赵奕碰到了个最初发动机整体设计图构造问题,他研究了后来的修改,不太理解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变动,就去问张刚川原因,但过了一个星期都没有说清楚,因为当时的负责人早就离开了,就算留下来的也只是当时的普通研究人员,并不知道整体设计的问题。

“这样不行啊!”

赵奕觉得进度还是太慢了一些,他想把资料都看懂、问题都搞清楚,到时候有了充足的条件,就能给出详细的发动机设计、零部件设计的建议。

显然。

这个想法已经不现实。

一个是昆仑发动机的资料太庞大,没有人了解所有内容,想全部了解实在太困难,花费大量的时间不说,还要去问很多相关的人。

另外一个就是,有的资料甚至出现了缺失,大概和项目持续时间太长,出现了许多人员流动有关。

赵奕仔细想了一下,发现还有个办法,就是直接研究昆仑发动机。

有些设计、制造上的问题,依靠资料了解原因很难,可只要发动机的样本摆在眼前,一切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联络率、因果律就能原理,监察律则能帮助找出问题。

“这才是好方法。”

赵奕仔细想了很久,干脆给张刚川打了个电话,问了一下是否能把一台昆仑发动机,或者是一些零部件运到首都。

这些牵扯到机密技术的东西,不需要直接运动燕华大学,只要运送到首都就够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