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以数学的方式做计算。
现在的研究距离这一步还有点远,最多只是设计简单的实验,让超导反重力有效果而已。
当几个教授继续沉浸在实验中时,李宁也找到赵奕说起了发表论文相关的事情。
论文主要归属是赵奕,他才是实验的设计者。
这是毫无疑问的。
李宁则是附带的写一点,他在意的是和超导反重力理论有关的部分,因为他就是理论的发现者。
两人结合,一起证实超导反重力问题。
李宁和赵奕商谈过程中,明显表现出了激动情绪,他的眼眶都有些红润,应该是流了不少眼泪。
二十年前的理论、二十年的等待,科研人生到了末尾,自己的理论能被证实,足够值得激动了。
这会是对一辈子的肯定!
同时,赵奕也和李宁理了一下,具体理论应该写什么部分,哪一部分作为设计实验的发现,哪一部分是反重力理论内容的。
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李宁就发现一个问题,赵奕说起的实验设计、发现,都是在他的理论基础上的,而不是赵奕自己构架的数学理论。
“你为什么不发表那些……那些数学理论部分?”李宁疑惑的问道,他觉得数学构架部分才是关键。
如果赵奕发表了那部分内容,肯定会得到世界认可,国际物理界甚至会认为,赵奕比他这个超导反重力发现者的贡献还要大。
一则是,赵奕设计了实验证实了超导反重力。
国际上普遍认为,物理理论的贡献更大,但实验发现贡献也不小,很多时候,实验发现者会和发表理论的人,一起贡献相关的物理奖项。
二则,赵奕做出了详细的理论构架分析,利用数学手段推出了设计实验方法,等于补全了超导反重力理论,让国际物理界对超导反重力的原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两者加在一起,赵奕的贡献会比他还要大。
如果为超导反重力的发现,颁发一个诺贝尔奖,赵奕都可能会单独得奖,当然了,最大的可能还是两人一起获奖。
赵奕道,“因为理论并不完善。我的理论底层构架是假设,而不是真实的。”
“这个理论,我还需要继续完善一下。”
李宁听的眼前一亮,问道,“能一起吗?”
赵奕疑惑的反问道,“李教授,你是打算回国发展?”
“……这个。”
李宁暂时还没有考虑过。
二十多年以前,李宁也考虑过未来回国发展,衣锦还乡是每一个国人的梦想。
有一句古话说的好,“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在国外功成名就以后,回国来工作生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