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赵奕我感觉似乎不太难

作者:不吃小南瓜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不过,董利华以及整个团队,对此并不抱太大希望,因为近来核反应堆的研发上,并没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否则上次会议就不会讨论重油动力了,他们就真的只是过去看看,也希望能了解一些未来的情况。

比如,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制造出,稳定到可用于大型设备的核能技术。

赵奕考虑了一下还是决定去一趟,他对核反应堆、核能、原子能的了解不多,尤其是应用领域方面,就更只是知道一些普通知识。

核能,也是在微观粒子物理范畴内,只不过放射性领域。

这方面增加一些了解,也许能够对完善粒子的边界理论,或者是对神灵密码的研究带来帮助。

当天。

赵奕找到了反重力飞行器团队,几个负责人、代表一起去了核能研究所,或许是因为赵奕的参与,核能研究所对此重视程度加倍,接待他们的是国内注明的核物理专家陈泽书院士。

陈泽书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核物理专家,他参与过核电站的建造项目,也提出了一些核反应、原子能相关的理论,对核反应堆技术非常了解。

他介绍说道,“目前所拥有的核反应堆技术,比较成熟的都是用于舰艇的小型核反应堆。”

“大型核反应堆,我们的技术是不成熟的,差距还是比较大。”

“这方面,我们是从零开始研究的,国际上,也只有m国拥有成熟的大型核反应堆经验。”

他指的是核动力航母。

国际上,拥有核动力航母就只有有限几个国家,其中f国建造的核动力航母很失败,因为只是把小型反应堆技术,用在了大行动航母上,以至于航母动力明显不足。

e国则是采用核动力混合燃油动力的方式,他们制造的核动力航母也是动力不足,才需要增加燃油动力来推动运作。

m国的大型核反应堆技术非常成熟,能建造出超大型的核动力航母,而且几十年才需要更换核心动力装置。

“我们一直在做相关的配套技术研发。虽然理论上没有阻碍,但是需要攻克的技术难关太多了。”

陈泽书说着无奈摇头。

这是现实情况。

国内只拥有潜艇用核反应堆的研制经验,而且因为技术水平和资金投入以及核潜艇尺寸的原因,国内的潜艇核反应堆的功率水平,放在世界上完全算不上先进。

如果要研制排水量七万吨甚至以上级别航母所用的核反应堆,至少需要二十万马力以上的动力。

核反应堆的制造本身没问题,但相关的配套技术太多。

比如,冷却技术。

陈泽书重点介绍了一个在攻关的技术,就是高温液态铅铋合金输送屏蔽泵。

这项技术用于给大型核反应堆冷却使用,因为大型核反应堆一直运作,就需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