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上,最主要还是对赵奕的重视,多数合作伙伴对于奕星无限动力公司,是稍稍有些不看好的,最主要就是因为无限动力公司,发布消息说是制造太阳能汽车。
太阳能汽车?
这种汽车可能有前景吗?
‘无限动力’的品牌名称确实听起来很厉害,但换一个角度说,就是实在太夸张了。
他们都认为‘无限动力’是宣传的噱头,太阳能确实代表了无限动力,只不过充能是个绝对性问题。
在常规的理解中,太阳能动力就是太阳能电池板加充电电池组合,太阳能是一种充电方式而已。
这种充电方式的弊端非常大,阴雨天气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哪怕每一天都是阳光充足,但常规的太阳能充电,就算汽车上方整体都是电池板,一整天的日照充能,也很支持汽车高速行驶十分钟。
十分钟,差不都了。
这个时间内,汽车就可以把十个小时充能耗光。
最主要的原因是,汽车上面的面积太小,自然不可能安装大面积的太阳能电池板。
其中也有不同的看法。
比如,鼎信国际和隆威重工,他们负责的工作和制造能源接收端设备有关,自然知道‘无限动力的奥秘’,就在于的能源接收端。
这个能源接收端确实制造出来了,却让人完全摸不到头脑。
“把一大堆的单晶硅薄片,整齐排练放在封闭空间……”
“有什么意义呢?”
“难道封闭空间还能出现光照不成?”
鼎信国际、隆威重工,都实在是很不理解。
所以来的干脆就是公司的ceo。
——
奕星无限动力公司,对合作企业代表们,给予了十分热情的招待。
然后就是旁观测试了。
这个测试是让接收端装置链接外部的空间传输实验设备,外部空间传输实验设备,会接通超高功率高能光束,当然功率再高也不可能比的上太阳,理论上也足以让接收端装置,转化出七千瓦以上的电能功率。
操作间。
当一切都准备好以后,赵奕就让工作人员,直接接通了两台设备,随后就发现接收端装置运作起来,联通的电机快速开始运行。
这一幕让旁观的企业代表们惊呆了,“这是怎么回事啊?电机就直接运转了?”
“没接电把?”
“怎么转起来的?功率数据,不到九千瓦——”
数据存在偏差!
赵奕仔细看了一下检测装置上的数据,发现输出电力功率高达8.8千瓦,比预计的数值高出不少。
这说明转化效果非常好,比预设计算的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