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航母造出了关键的动力设施,核心才是最重要的,而其他部分都是可以替代,并且没有技术难关的。
当然了。
实际上,没有技术难关的原因,还在于压缩材料技术的发展,让飞船不再受到材料技术制约。
不管怎么说,胜利还是非常关键的,测试取得成功以后,项目组举行了盛大的庆功会,连底层人员都拿到了不菲的奖金。
各个领导层的工作还是很多的,测试当天进行了简短的清楚,第二天还需要继续工作。
赵奕也非常的忙碌,他不止要关心测试过程中的技术、数据,还需要代表项目组,参加测试后的公开新闻发布会,回答一系列记者的问题。
在宇宙飞船的核心技术领域,赵奕是最有发言权,也是最能够把握技术相关对外公开信息问题的。
这次的新闻发布会非常盛大,前来的记者涵盖四十几个国家,人数超过了三百人。
赵奕、陈泽生等技术组组长,和高层领导一起坐成了一排。
前面就是高层领导正常的讲话,差不多就是说一下宇宙飞船项目有多重要,并宣布宇宙飞船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展望一下后续进展以及未来探索宇宙之类。
之后就到了技术提问环节。
好多国外记者的焦点,就是国外科学家的疑问,“为什么宇宙飞船在航道中穿梭时,不和空气发生作用?”
这是提前之一。
赵奕是被提问的对象,他笑道,“首先,这个问题的结论是错误的,飞船在穿梭过程中国,也同样会和空气发生作用。”
“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想问,为什么不像是战斗机那样,产生音爆?对不对?”
“这个问题非常负责,和时间、空间的相对性有关。”
“我们都知道,物质的速度取决于观测点,取决于相对性,比如,火车上,乘客们的位置相对是静止的。”
“穿梭过程的区域,就可以看做的是火车,当飞船进行穿梭时,它的速度必须要参照里面的物质。”
“这就是我的答案。”
赵奕并没有说的太深入,再继续就要牵扯到空间问题了。
虽然太空航道的原理是压缩空间,已经被很多的科学机构‘猜到’,但公开了消息、深入的去说,肯定就会透露出很多原理。
这些原理都是保密性质的,最少暂时还是不要说出来。
赵奕的举例很直白。
现场所有人都听懂了,但真到了专业物理学家的耳朵里,能理解的内容就太多了。
航道,相当于火车?
里面的物质都是身处在‘火车’上,但是,即便如此,里面有些物质是不动的。
比如,中间多出个静止的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