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际上,想要真正去控制z波,短时间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还存在直接的理论断层。
比如,磁场理论。
z波发生是通过磁场快速变化激发的,好多国外的科学家,意识到z波和磁场有关,但他们缺少空间相关理论,很难把两者联系在一起,因为看起来磁场和z波,就完全是两个东西。
现在其他机构参与到能量空间项目的研究中,也是希望能在理论、技术上,能有一定的收获。
仅仅是‘可能’,都足够吸引人了。
谷賽
——
这天赵奕离开了z波组,去了首都的奕星技术部大楼,他需要去主持一段时间的工作,主要是和新制定的飞船出-口审批政策有关。
高层会议确定了太空飞船出-口策略,但想要真正实现出口,还必须要通过技术审批,提交详细的方案以及参数等。
之前奕星提交了观光船、运输船相关的文件,一段时间以后,就被上级部门要求修正打回,主要问题出在反重力系统、空间链接设备的性能上。
这次上级部门做了明确的三条规定,一个是出口的飞行装置,反重力系统的最高性能参数不能超过百分之九十五。
第二是运输船的运载吨位,最大不能超过三百五十吨。
最后一条则是空间链接设备,性能只能高出正常售卖民用标准一个等级,否则空间科技信息公司,不被允许制造相应的部件售卖。
在三条详细的参数规定下,奕星出口的飞船就需要重新进行设计。
赵奕来到技术部大楼,就召集所有负责人,进行了内部的技术会议,针对各种参数限制,进行设计的方向调整。
有关参与的设计调整还是简单的,只不过把相应的技术标准降低,飞船改的稍稍缩小一些。
另一个问题就很头疼了,就是建立完善的安全性。
不管是出口还是自用的飞船,都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体系,上级要求保证安全性,要远高于民用飞机。
这主要是因为太空飞船,出现问题就会是超大型事故。
有关安全性能的问题,技术部门连续召开了三天的会议,最终拿出了一套完整的方案。
一个是距离地球表面三十公里范围,反重力系统失灵的情况下,用以保证安全的方案,就是在下方增加四座大型固体燃料推进器。
当反重力系统失灵,大型固体燃料推进器就会运行,大量消耗燃料保证飞船的垂直着陆。
另外,就是挂式降落伞设计,也是安全着落的搭配措施。
最后就是建造庞大的‘应急救援飞船’,任何的飞船在太空出现了问题,就可以使用‘应急救援飞船’,来提供第一时间的快速救援。
宇航局新建了一座‘救援飞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