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天才和普通人是不同的

作者:不吃小南瓜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只针对哥德巴赫猜想的分析证明,就像是完成了一道复杂的难题,实际意义其实并不大;《数学新进展》上的广义证明,讨论了素数两两结合组成偶数的覆盖问题,一个足够大的偶数会被很多素数组合覆盖,但具体有多少种是不确定的。

而对论证过程详细研究,甚至能写出个近似的函数,来分析最可能的数值范围。

就像是老纳什的观点,“这能够帮助人们更了解素数。”

赵奕的两种证明论证方法,最让人拍案叫绝的就是,过程并没有想象中的复杂。

不要说最顶级的数学家了,普通对数学有研究的人,三天时间都足够看懂很大一部分。

在令人晦涩难懂的数学理论研究领域,类似的简单证明方法已经非常非常少了。

现在好多新出的数学研究成果,都让一些对数学有研究的学者望而却步,因为过程实在是太复杂了,中途总会有些绕脑的逻辑问题。

证明这个,也证明了那个;那个包含了那那个,所以这个也证明了那那个,再加上新出现的那那那个……逻辑问题就是这样的。

另外,还会出现一些不确定的、惹人争议的数学理论。

怀尔斯的证明就是其中的典型,他的证明中有好多逻辑问题,也存在明显不确定的理论,被用在了证明条件中。

这就是引起争议的原因。

赵奕的两种证明方法都没有出现以上问题,正因为如此,才便于研究者理解内容,所得出的结论也不会存在争议。

好多人都因此讨论起来,他们认为数学的研究就应该像是赵奕的论文一样。

不确定就是不确定。

比如,三维震颤波形图,赵奕在塑造论文中就提到,波形图只是一种猜想,是基于黎曼猜想塑造出来。

确定,就是确定。

在确定的研究成果中,就不要使用任何不确定的理论,最好也不要使用复杂到,只有少数几个顶级数学家,才能看懂的方法。

这些讨论很快扩散到了网络上,大多数都是对赵奕研究的肯定,也有对其他数学成果的不满--

“看看,这才叫证明,两种犯法,都很直观!”

“我的导师说,他看懂了《数学新进展》上的证明过程,确定结果是正确无疑的。”

“我只是一个在读研究生,也看懂了一部分内容。证明的整体构架也明白了。”

“研究赵奕的证明论文就是一种享受。就好比是在做一道,有确定答案的数学题,而不是扒开恶臭的粪坑,去找寻一块屎黄色的石头,最后却发现,那只是被冻结的屎……”

“楼上的形容,厉害了。非常感谢,我正在吃饭,你成功让我减肥了!”

“所以赵奕获得菲尔兹,还有什么异议吗?如果下一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