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不和谐的诺贝尔得主们

作者:不吃小南瓜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p> 报告会最主要是让顶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们知道,理学院特别给世界各大学术机构、大学发了邀请函,还配备了参与的名额,并开通自由申请渠道。

在所有的邀请中,机构、大学的邀请就占了一半儿,剩下的则留给自由申请或特别邀请的人员。

这次的邀请是盛大的。

如果是一个普通的研究成果,估计都不好意思给世界顶级的学术机构发邀请函,赵奕的学术报告就不一样了,理论物理有影响力的机构、大学都被邀请到,机构就包括牛顿研究院、国际理论物理中心、欧洲核子组织、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国家科学院等等,一些国际上有名的大学也受到了邀请,只是大学名义配给的名额并不多,因为一些顶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都是通过自由申请来的,或者干脆就报个名字足够了。

顶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待遇自然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有足够的参与资格,并且个人有一定的影响力,自然就不会受到名额限制。

像是有的自由申请人,干脆就一个硕士或博士学历,没有拿得出手的成果,就肯定要审核一番。

因为,报告的难度。

赵奕的超对称问题论证,难度是非常高的,水平不够、知识量不充足,根本就完全听不懂,占据一个名额没有意义。

燕华大学的安排是在研究生楼最大的会议室进行报告会,但最多也只能容纳三百到四百人,而学术圈传出报告的时间后,自由申请的数量高达两千多人。

学校光是在筛选参加人员,就花费了不少精力。

主要还是保证不出问题。

一些普通的申请人还好一些,因为能参与的人员数量有限,拒绝也就拒绝了,万一某个菲尔兹、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非要走官方渠道来个自由申请,结果被直接排除在外,传出去可不怎么好听。

“诺贝尔物理学家得主xxx先生,申请参加赵奕在燕华大学的报告会,结果被拒之门外……”

“菲尔兹得主xx先生,自由申请旁听报告,竟然被无情拒绝……”

总之,筛选自由参加人员的工作,确实付出了很大精力。

在临近报告会开始时,学校里的气氛确实不同了,普通学生的体会就是,学校里的外国人变多了,有些地方设置了禁区,路上经常能看到全副武装的警察,严肃的安保让人感觉有些紧张。

媒体记者也变多了。

当走在学校的小路上,经常能看到有不认识学者,正接受记者的采访,有的是国内的学者,有的则是国外的学者。

有意思的是,有些学生运气好,也能碰到记者采访,一般都是在做调查,问几个小问题,“你知道赵奕吗?”

“你能对赵奕做个评价吗?说自己的感觉就好。”

“你知道赵奕在数学和物理领域,完成过什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