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心道:“三兄病危,贞之又做下这等得罪常侍之事,族中怕将会出现不稳。”
想到此处,他收起担忧,望了望室外,从容说道:“文若,你去给我取《易来……。”说着,慢慢地从坐席上站起了身。
荀衢、荀彧莫名其妙,相顾一眼,荀衢问道:“阿叔要《易做什么?莫不是要为贞之卜筮?”
“卜什么筮!”
“那是要做什么?”
“今日阳光正好,风和日清,我自是要去院中树下读书。”
这会儿是在荀爽的家中,他院子里临着窗有一棵大树,枝叶茂密,遮掩荫影下来,此时天不凉亦不热,若坐於树下读书,自是甚为惬意。
荀衢性子急,听得此话,顿出口抱怨:“阿叔真是好性子,这个时候还能坐下来看书!”
“读《易有何不可?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圣贤如孔子,尚韦编三绝,况乎我等?一日不读《易,我便如有所失啊。”
“阿叔!贞之……。”
“贞之被捕住了么?”
“……这倒不曾,阿叔又不是不知,他一诛了邺赵便立刻离开了魏郡,乔装而行,便是你我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何况朝廷?”
“贞之未被捕住,那么可是赵常侍要罪我宗族了么?”
“县君刚把诏书示给我等看,无关我宗族之事。”
“贞之又没被捕住,又无关我宗族事,你为何闻我读《易大惊小怪?”
荀衢哑然,呆了呆,说道:“阿叔就不担忧贞之么?”
“贞之是个聪明人,从他一诛了邺县赵家,当即就挂印离郡,潜入江湖就可看出,他对此事必是早有深思,肯定是有后路的,有何担忧?”
说不担忧荀贞是假的,但荀绲病危,他做为族中现今最德高望重的老人,如稳不住阵脚,族人肯定会在听说了荀贞捕灭邺赵之后而不安,一旦不安,可能就会出乱子,所以他必须稳住。
荀彧沉吟说道:“诏书上虽没有罪我宗族,但赵常侍权重,素来跋扈,他的宗族几被阿兄所灭,阿叔,族中却不可不防他。”
荀衢说道:“你的意思是?”
“赵常侍也许会遣派刺客来我族中行凶闹事。”
荀爽说道:“贞之对此早有预见了。你看看县城内外、高阳里内外,贞之派回家里来的那些义从到处都是,把这里护得固若金汤,有何之惧?”他笑对荀成说道,“有仲仁在,汝等便不必多忧。”
荀成在军中多年,久经征战,比起他离家之时,精干勇武了很多,沉声说道:“但有我在一日,必不会使高阳里遇乱。”
荀爽笑道:“这就行了!……,文若,去给我取书来,仲仁,我这坐了半晌,腿脚有点麻酸,你跟我出来,给我捶打捶打。”
荀彧、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