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边文礼攘臂不齿

作者:赵子曰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的志向的成员来讲,他们都会选择后者。

即便知道这会导致部分地方大姓的不满和反抗,可也是没有办法,也是在所不惜。

也所以,徐卓收无主之田,分给贼寇的此项政措,他在施行之前,是有过报给荀贞的,而当荀贞接到了他的上报之后,当时就对他表示了坚定的支持。

即使荀贞预料到了这可能会激起当地、或甚至兖州一些冠族、豪强的仇恨,但人想要作事,特别是做大事,就不可能面面俱到,八面玲珑,总是会得罪到一些群体的,那么在这个时候,就要做出选择,是选择暂时的获利,还是选择长远的获利?就不说分田给贼、给徒附、给流民,将会极大地有助於徐州充实民力、财力,长远有利,就说那黄巾为何起事?还不就是因了土地兼并的现象太过严重么?富者家里连田阡陌,越郡过州,而贫者无立锥之地!要想使天下重归安定,就必须对这种现象加以制止,加以严厉地打击,所以,放到更长远的范围来看,重豪强兼并之法,抑压豪强也是势在必行。

宁肯一时得罪那些抓着既然利益不肯丢手的顽固的豪强们,也不能像袁绍、袁术那样,放任不管,这是荀贞、荀攸、荀彧、陈群等在这方面的共识。

——事实上,荀贞等的这个态度,在徐州集团内部也是有反对的声音的,然因荀贞的地盘都是他一刀一枪,真打实干地拼下来的,集团中除掉荀氏的宗亲以外,坚决支持他,或者说,对他忠心不二,属他死党的如戏志才、郭嘉、许显、乐进等,且又文武济济,文者智谋出众,武者骁勇善战,是以,反对的那些声音形不成气候,统统都被压制下去了,至多了,荀贞为表现他的礼贤下士,对异议者中那几个颇有声望的,虚心倾听,然后夸赞他们几句,顾对左右,赞叹称他们“深识兴亡在贤,礼重衣冠,推贤崇士”,给他们个脸面,如此而已。

话说回来,徐卓在济北国,打压豪强,收无主之田归官有,分给贼寇,以作招徕抚绥,那刘馥在济阴郡,却为何没这么干,而是兴兵剿灭大野泽的贼寇?

两个缘故。

一个是大野泽的贼寇数量多,且有大野泽为他们的依仗,不好招徕;再一个是济阴西邻东郡、南接陈留,处於与曹操、张邈同时对阵的最前线,故是暂时不宜对郡内的豪强进行严厉打压。

这也算是在不同的环境中、形势下,对该采取何种政措的一种灵活运用。

却说陈留郡府的堂上。

张邈一边听陈宫的话,一边看万潜的信,很快看完。

把信还给陈宫,张邈慢慢地抚摸胡须,心道:“张长被杀了?此子狂生,被杀必非无由。”

张邈是个稳重的长者,对张长的印象并不是很好,也因此,张长在兖州虽小有名气,且是张邈的族子,但张邈於陈留任长吏数年,却从没有过召他到陈留帮助自己的想法。

张邈接着想道:“不管是否有由,他如今被高素这个兵子所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