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 杨彪忠言观后效

作者:赵子曰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说,杨彪的这个计划只能是纸上谈兵,落不到实处。

帐中诸人,包括刘协对此一点都是心知肚明。

但些话明白可以,不能讲出,一旦讲出来,比如没有一个诸侯对汉室是真正忠心的,那么大汉的威望将会坠落到何等程度?是故众人也就没有直接的反驳杨彪此话。

韩融年近七旬,年龄大了,精力不足,不想再与杨彪争论,便与他说了一句:“杨公,你多虑了。”随之,与刘协说道,“陛下,杨公之言有失偏颇。陛下决定接受孙策请陛下移驾颍川的建议,臣以为,此乃当前可采之上策也,也将对朝局、将对收拾海内局势大为有利。”

被刘协召来的这些朝臣,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大部分赞同,反对者仅是少数,有一人动了动嘴唇,想要帮杨彪说话,可见到这种形势,末了还是将话咽下,此人乃是丁冲。

杨彪既是失望,又是愤慨,他说道:“公等若是不从我言,且待后效!”伏拜在地,对刘协说道,“陛下!臣所进者,忠言也,乞陛下再思之!不然,恐悔之莫及也!”

刘协为难地不知该说什么好。

钟繇不动声色,下去把杨彪扶起,说道:“杨公请还班位。陛下心意已定,公无须再谏。”

就着钟繇的话风,刘协急忙说道:“公等既多赞成朕移驾颍川,这件事就便定下!等到后日常朝的时候,朕即下诏。”

会议散了,杨彪是怀着何等的心情离开的,不需多言;趁刘协用午膳的空,钟繇出董承营,赶赴荀贞营的路上,他的心情则是大悦。

尽管这几年来,身为刘协身边的近臣,名义上甚是权重,可从他入朝以来,朝廷先是被董卓、后是被李傕等把持,他的这份权力,实际上又能有多大?他早就想要改变这个局面。在刘协身边坚持了三四年之久,总算拨云见月,等到了局面改变之日!现下迁都颍川已成定局,那么等到朝廷迁到颍川以后,他作为荀贞的同乡,又在此事中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可以想见,不仅他将拥有的不再只是名义上的权力,并且将会有更大的权力在等着他。

一条新贵之路,已经为他打开。

这不但是他个人的飞黄腾达,也是他家族的再上一层。

如那杨彪之族,杨彪祖上杨喜,正是斩杀项羽之人,从杨喜到杨彪,其族可以说是与大汉共休戚,到现在为止,近四百年间,累世簪缨,入到本朝,更是一跃为海内头等的望族,这样兴旺的家族,难道就只有杨彪其族才可成为么?钟繇也想使他的家族一样!过往固不可比,但以后呢?总可以比的!

饶以钟繇素来的稳重,坐在车中的他,也不禁嘴角露出笑容。

……

到至荀贞营,见到荀贞,钟繇把刘协已然作出迁都颍川之决定此事告诉了荀贞。

“圣上终於做出迁都颍川的决定了?此事得成,卿乃是头功!”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