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
即使是只看曲名,也能感受到那种苍凉风沙吹过千年,纵使现今依然存在的丝路景象。
千年间,丝路诞生了多少伟大的交流,埋藏了多少无名的枯骨。
《日蚀》中,丝路,是《一条看不见的路》。
而那游历西域数十年,只为了家乡敦煌人可以听到心经梵乐的月僧空弦,与篥娜初识,聊起敦煌美丽的石窟与壁画。
感慨着《故乡远》。
黑夜寒冷,苦中作乐,相互依偎。
但篥娜终究冻死在空弦怀中。
上回遇,今生别。
来世更难重叠。
空弦断,篥影绝......
《相爱只为离别》!
故事结尾,在轻吟的歌声中,唱响了《心经》。
那是大唐高僧玄奘法师在公元649年传译的版本。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观众们的内心感觉很微妙。
明明是个悲剧。
但仿佛在为之感动之余,并无太多的悲痛。
仿佛是看穿了红尘空色一般。
就如古代哲学家所言,人一出生就在走向死亡,问题是如何在走向死亡的路上,尽可能的让渺小的人生辉煌。
人与人相爱之际,便在走向离别,无论是情感所困,或是有限的生命所困。
但表达出的意思,也更是明显。
如何让相爱,变得精彩,变得有意义!!
李少杰并没有给出任何答案,只是通过吟唱《心经》,让观众们自己去感受。
每一个人,或许感受都不一样。
自此,李少杰这部作品的深度,已然折服了在场的所有人。
相当多的音乐家,都改变了一开始自己的看法。
是的。
李少杰这么年轻,太年轻了,年轻的过分了!
承认,他音乐上很强,非常强。
但在哲学思想的层面上,未必会有经历过更多的长辈们有深度。
可现在,这种顾虑与狐疑已然完全消失不见。
伟大的艺术家,也一定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
伟大的哲学家,纵使不会艺术,也一定是一个艺术最好的欣赏者。
......
音乐继续。
故事逐渐来到了尾声。
这是《敦煌·慈悲颂》最后收尾的乐章。
《涅槃》
佛,也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