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无关,怎么理解,靠观众。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者的本意只能用作参考。
所以,李少杰要做的,就是留出这么一点参考。
暗戳戳的留点难以发现的东西,等以后方便了,唉,这么一说。
到时候,有了作者这么一点指引,读者的阅读理解只会更夸张。
唉,就完美。
“那你有想法了吗?‘
吕秋儿嘟了嘟嘴,
老公这么忙,肯定也是心疼的。
不过,若是能欣赏老公创作的那些作品,这种感觉倒是美滋滋。
“嗯,有了一点。
李少杰点了点头。
“但想法肯定还是需要尝试的,我想试着再隐蔽一点,再损一点。’
音乐语言,没有一个固定性。
而且,有时候同一个音乐语言,结合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故事来看,也是能表达出孑然不同的内容
所以,夹在音乐之中的疯狂暗示,很难发现。
可是听多了以后,会形成固有印象,从而延伸
比如漂亮国,会经常制作一些大气磅礴的史诗配乐,配合一些表面上看起来英勇无畏的形象,不去谈背后的反人类,
这样长期听下去,漂亮国强大的印象就会形成。
直到令人感觉“漂亮国强大”_“漂亮国天堂”-“漂亮国威武”等等
甚至延伸到阿美莉卡绝对正义等等上
所以,盲目舔的人越来越多
这就是属于“文艺”上的“头吸”
同样的例子还有三哥。
三哥的音乐那特殊的民族音阶与喜欢用滑音的习惯,让其音乐有了“咖喱味”与滑稽的感觉,听久了,就会认为这个民族很滑稽。
嗯,这个算是被“头吸”
虽然事实如此,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暗示的力量。
翌日
来到了工作室里的李少杰坐好。
深吸一口气,准备将自己的想法变为现实。
打开编曲软件。
敲着手指。
沉吟起来。
华夏的音乐太多样了。
西方人难以理解其中复杂深邃的情感。
所以,李少杰觉得,自己压根就没必要去做多么传统文化的东西。
更没必要去歌颂一些“刚柔并济”“天人合一”“仁义礼智信”“文武双全性命双修”之类的东西。
他们不理解。
更没必要去在面对国际化的音乐中,强行使用中国传统乐器。
合适可以用,但不需要强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