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你们可以睡一个好觉了,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件《大禹治水图》是真迹!百分百的真迹!”
林馆长几个人还是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小心翼翼的问道:“沈秋师傅,您能说的更加详细点的吗?”
“《大禹治水图》总共有三难,首先要说的就是这块巨型的青玉石料,制造这么一块级别的玉雕,至少需要备下一块巨大的料子,这种级别的料子现在已经极其罕见了,即使放在乾隆时期,也是要举全国之力才能找到的,造假者想要找到一块同级别的料子,那几乎是大海捞针一般的难度系数,这是第一难!”
“第二难,就是曹阳春的独特雕工,林馆长,我们仔细看着遇到上的人物和风景,几乎每一个细节都打磨的光滑细致,摸在手上光滑柔和,看似一个不起眼的细节,恰恰是费时费工的操作难度,真迹是花了十一年的时间打磨制造,造假者可没有这个实力水准,如果造假者靠着这个赚钱吃饭的话,十多年的时间保准会被耗死!"
“各位再看,这幅作品最特别的地方就在这里了!”
沈秋手指着遇到作品尾端的位置,在山谷边上的溪流河边,有八个小孩正在小溪边上玩耍溪水:“这个溪水的水流,用的是和田玉老冰种的翡翠,这种翡翠内心呈现出半透明的状态,从某种角度上来看,就像是窜流不息的水流,这个的造假难度系数就最大了,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有两块一模一样的冰心翡翠,这就相当于是我们的指纹密码,造假者想要找冰心翡翠容易,但想要找一模一样的翡翠纹路的,那几乎是不可能!”
“最值得一说的就是制作这件玉雕的工匠师傅了,曹阳春师傅,曹师傅从四十五岁开始制作,带着数十号的徒弟,没日没夜雕刻了十多年,也是在这幅作品完成交付之后不久的第二年,曹师傅得了重病撒手人寰,可以说这件作品凝聚了曹阳春师傅大半生的心血,除非是曹阳春本人,这个世界上不可能再有人能做出相同品相的作品了。”
听完沈秋的分析,林馆长几个人终于是大松了一口气,沈秋目前算的上燕京最有名的鉴宝宗师之一了,如果沈秋认定是真迹,那压在他们心坎上的那块石头终于可以松懈了,红山博物馆终于可以胸有成竹的跟藏本一郎高调对峙了。
“古人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沈秋师傅的这一番话让我们幡然醒悟啊,原来这件作品上有那么多不为人知闪光点,要不是沈秋师傅提醒,恐怕我们一辈子都不一定发觉的出来,只是沈秋师傅有一点我不明白,史册上记载的梅花状的烙印,为什么在这件作品上没有体现的出来?”
沈秋认真的分析道:“刚才我还特意查看了,林馆长所指的那块区域,玉石的打磨饱和度完成的很好,完全没有看到檀香烫过的痕迹,别说烫痕了,就是普通的摩擦、划痕都没有,如此巨大的一件作品,能够保存的这般完好,确实不容易了。"
“对了!”
沈秋突然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