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简在帝心!

作者:墙头上的猫1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变。

这是没有办法的。

于今日的接见,或者说君臣奏对,赵顼是有期待地。

今日他有三个重要的会面,一个是王安石、一个是张载、一个是王韶。

之所以这三个会面是重要的,是因为他带着期待。

于王安石之期待,乃是一直以来的期待;

与张载之期待,乃是御史中丞吕公著的推荐,称赞张载学有本原,四方之学者皆宗之,赵顼想要多问多看;

至于王韶就简单多了,就是军事上的,王韶深耕熙河,上了一道《平戎策》,提出“收复河湟,招抚羌族,孤立西夏”的方略,挠到了他心下的痒痒。

期待有轻有重,在排序上便可以看出。

张载第一,王韶第二,王安石第三。

领导接见下属,当然不是第一为便是第一重要,排在最后的也不一定是因为不重视,有时候更可能是亲疏远近的区别。

与张载之会面奏对,如果只是看前半部,大约便是一个标准的君臣奏对,君臣两个客客气气地讨论。

赵顼问张载治国为政的方法,张载“皆以渐复三代(即夏、商、周)为对”。神宗非常满意——也有可能是装的,嗯……就是装的。

张载这些话其实不过老生常谈,但是符合赵顼的政治需求。

所谓渐复三代,也就是说现如今的状况与三代相差甚远,想要渐复三代,那就要要改革嘛。

只要支持改革,那便是自己人!

但具体措施呢……嗯,赵顼没有问,他大约觉得张载这样的读书人,是不大会懂那些吧,问了可能会让人尴尬。

于是只是确认了张载的政治倾向,赵顼便尝试提出让张载去二府(中书省枢密院)做事。

原本他不过是尝试这么一提,没想到张载点点头就应了下来。

赵顼这才真正开心起来。

之前接见过司马光,赵顼好说歹说,司马光就是不同意变革。

赵顼也提出让司马光去二府,甚至提出让司马光去担任参知政事,以参知政事的身份,将政事给承担起来。

——这大约就是让司马光当任官府首脑了。

宋朝是个比较神奇的,本来官府最高首脑该以中书令为长官,任首席宰相,中书省仅存空名,与门下省并列于皇城外两庑,所掌只是册文、覆奏、考帐等例行公事。

宰相办公处称中书门下,简称中书,习称政事堂,置于皇城之内,不再设于中书省。

中书令也不真拜,中书舍人亦为寄禄官,不起草诏命,而另设舍人院,置知制诰或直舍人院以掌外制。

大约就是,本来名正言顺的官府首脑的职责,却被分了出去,然后管事的都是一些不搭界的人,然后以一些什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