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军器局

作者:老白牛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哪了?

杨河不以为意,他要的就是这份名册,依昨晚大使南臣透露的消息,邳州军匠虽大量逃亡,应该还有约三十户的军匠居于城内。

这些人,都有向局内交纳“买闲钱”,自谋营生去了。

大明眼下贿赂成风,军队中军官重要收入是“买闲钱”,每个士兵,每月给上官一些钱,就可以不操不点,自顾自去干别的营生,甚至马匹都可以买闲。

军匠同样如此。

不比民匠,交纳班匠银后,可以名正言顺干自己的营生,比如郁铁匠,他在邳州就有自己的铁铺。

这些军匠,理论生活来源都是月粮,没有田产,类似后世的国营工人,纯靠手艺过日。

只是每月三斗粮,可能还要克扣了一两斗,然后有上工的话,日支粳米八合,这点粮食工钱怎么满足一家老小的需求?

人挪死树挪活,接私活就非常普遍了,特别乱世之中,各村各寨对武器的需求量大,他们不愁没有活干。

比如各村寨的鸟铳哪来的?

世世代代,这些人其实颇有手艺,他们私自打造,卖给民间商人的武器是十分精良的,就连外国的夷人也向他们购买火器。

当然,若有官府招集,那就不情不愿,敷衍了事了。

时人笔记就言:“尝闻东西两洋贸易,诸夷专买广中之统。百姓卖与夷人者极其精工,为官府制造者便是滥恶。以此观之,我中国不肯精工耳,非不能精工也。”

也不能说他们做得不对,毕竟都是鼠目寸光的小老百姓,遵从的是你不仁我不义态度,当官的、当兵的、有钱的人都不在乎,国家危亡跟我有什么关系?

反正到时外敌打来,你有狼牙棒,我有天灵盖便是,一起玩玩,众人陪着不寂寞。

花了五十两银子,杨河让张松涛抄了一份名册。

张松涛抄写的时候,南大使就与杨河闲聊,对他招募这些军匠并不在意,在他看来,区区一些工匠能干什么,那杨相公身为秀才,难道还能造反不成?

最多造些武器自保罢了,毕竟他新立一个庄子。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更懒得询问,反正银子收下,皆大欢喜便是。

不过他消息也灵通,知道新安庄要立一个圩集,就试探询问,他有一个亲戚,开了一家肉铺,不知可否在集中设店?

杨河问了一下,原来是南大使小妾的哥哥的儿子的娘家人,是个屠夫,注意到新安庄要设集,那边附近人口一万多,购买力还是很猛烈的,就央求到他这边来。

听说是肉铺,杨河表示欢迎,他庄中无肉不欢,对肉食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

不过丑话说在前方,他说道:“集中自有规矩,这税钱肯定是要交的。”

南大使笑道:“那当然。”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