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河深吸一口气,将所有的杂念抛之脑后,他没有选择的余地,唯有不断向前,再向前,发展,再发展,才能在崇祯十七年与弘光元年的大变中拥有博弈的实力。
这样,他才不会沦为蝼蚁,可在乱世中保护自己的亲友与家人。
他将小棍指到户务堂,继续道:“军务发展,农务也不能落下……庄前的田地约有多少?”
他这话却是问户务堂总管杨大臣。
杨大臣忙道:“回相公,公屯所统计上来,新安庄前的东南与西南这边,种有高梁九千六百亩,屯所那边都有照料,估计明年夏时就可以收获了。”
杨河点头,新安原庄是个大庄子,所以种有高梁近万亩,只是此时粮食产量都不高,就算以前化肥没有大兴之时,高梁亩产也只有一百多斤,玉米亩产一百多斤。
谷子亩产更只有一百斤左右,碾成小米时,更只有约五六十斤。
然后棉花亩产籽棉一百斤左右,折成皮棉只有三四十斤。
他看过新安庄前的高梁地,算是照料得很好,但亩产估计也只有六七斗,全部可能约七千石的收入。
这当然不够。
好在北岸别的不多,荒地太多,特别睢宁、邳州、徐州交界这些地方,轻轻松松,就可以找出几十万亩的荒地来。
这还是轻松寻找,仔细寻找,百万亩只是等闲。
大明到了现在,世道太乱,很多地方千里无人烟,便若当时杨河逃难,路过宿州、灵璧那么多地方,一个个废庄废村,原本的良田全部荒废了,现在举国上下,不缺地。
他说道:“接下来户务堂的目标,就是开垦荒地,在白马湖边,焦山庄这边,今年全年要开垦田地两万亩!”
杨大臣张口结舌:“两万亩……”
现新安庄只有几十个老弱耕种,照顾庄前近万亩高梁地都累得象死狗,还要开垦田地两万亩?
杨河道:“我看过焦山庄附近,原本就有水渠引水灌溉,修葺之后,内中一半,可以种上水稻。”
杨大臣道:“水稻……”
杨河道:“白马湖边,荒草面积大,还可以畜牧,建一个养鸡场,又可以饲养骡、马、牛、羊等等。”
杨大臣道:“养鸡。”
杨河道:“你们户务堂任务很重,水稻栽种,最迟不能过五月中,十月初,就可以收割了。不过冬麦的秋播可以晚些,寒露前后便可。若麦田开垦好,可先种上绿豆、小豆美田。”
杨大臣喃喃道:“十月就可收割……”
这时杨千总他爹,公屯所主管杨纯良大着胆子道:“禀相公,所里人手不足,而且若种水稻,这水利灌溉,颇为要紧。稻谷需要肥足地力,这北岸之地,不是旱,就是涝,肥力太差,恐怕……”
杨河道:“无妨,田地内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