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无奈答应

作者:荀川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家的芯片技术其实是世界前列的,比起棒子国还有湾湾岛那边都要领先几年。

国内技术开始落后是八十年代决策和判断上的错误。

个人电脑真正出现应该算是1974年英特尔研究出的个人电脑芯片,型号是8080,我们用的电脑、手机、平板等都是属于个人电脑。

在八十年代,国家和一部分专家认为,芯片的投入太大,产出太小,还不如买现成的生产线,只要自己能生产就可以。

也正是因为这个想法,让我们国家的芯片技术彻底落后世界。

1982年,国内742厂引进了倭国的一条生产线;也是同年,提出要在“六五”计划期间对半导体工业技术进行改造。(六五就是第六个五年计划,国内发展都是五年做一次详细计划,每次计划都会包含各行各业,科技、农业、教育、工业等等,芯片只是六五计划之中的一部分。)

1985年,第一块64k存储芯片在742厂试制成功。

1989年,也就是八十年代末,国内已经意识到,自己在芯片上做出的错误决策,决定在“八五”计划期间振兴集成电路。

同年,742厂和国内一家半导体研究的分所合并,成立了华晶电子。

1991到1995年是国内“八五”计划的时间,一共五年,华晶承担了国内芯片技术研究的主力,其主要目的是突破一微米的芯片技术(1微米等于1000纳米,后来都是7纳米、5纳米、3纳米,1991年我们在突破1000纳米的技术)。

1989年,因特尔推出了486芯片,当时他的工艺就是1微米,按理来说,国内1989年制定计划,要突破1微米技术,其实是世界最先进的,就算耗费一些时间,努力一下,也勉强能跟上世界技术的脚步,还有可能超车。

但实际上,八五计划期间,国家制定了众多发展计划,其他领域的计划都基本完成了,芯片领域却拖了后腿,五年时间没能成功突破1微米技术。

在这期间,也就是1993年,因特尔发布了奔腾处理器,在这之前处理器都是用数字命名286、386、486,当时买电脑也是说要买“486”的或者“386”的。

1993年因特尔也一改以往的命名方式,直接使用了奔腾这个品牌,这也是芯片进入另外一个发展阶段的开始,也属于第五代处理器的开始。

华晶在“八五”计划之中失败,国外技术持续突破,让我们的技术越来越落后,再要追赶已经有些力不从心。

如果1991年到1995年华晶成功,或许后来国内的芯片市场就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国家其实一直没有放弃对芯片的投入,“六五计划”“八五计划”“九五计划”,几乎每一个五年计划,芯片都在其中。

期间,芯片研究陷入了一次危机,国家支持力度大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