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利。”
“实行了差不多千年的制度,怎么会有问题,如果不用门第举荐制度,那用什么制度?你们还有更好的?”
朝中大臣分成了对立的两派,一派赞成,主张改变;一派反对,要求维持现状。
李世民也没打算一次廷议搞定,说道:“朕也是有这个想法而已,此事慢慢商议,退朝吧。”
第二天。
报纸上详细地报道了廷议的情况,皇上想改变,大臣分成两派激烈对抗,谁反对谁赞成,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寒门学子看到皇帝有意改变,都感觉到有希望,纷纷议论造势,不停地集会。
长安城里的舆论渐渐形成,老百姓纷纷赞同改变门第制度。
而世家大族忙着处理内部的债务,疲于应对这个事情。
青龙坊。
此时天气又变冷了,苏云坐在房间里打了一个火锅,长乐公主自己涮羊肉吃,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房杜几个人正吃的开心。
“姑爷,你每天都在报纸上刊登社评,不怕那些世家大族找你麻烦?”
报纸是苏云办的,长安城的百姓都知道,世家大族更清楚。
苏云每天在报纸上推波助澜,搞得世家大族很头疼。
“若在以前,他们早就对我下手了,但现在他们内耗太严重,没工夫对付我。”
“而且,我现在俨然成了寒门士子的领袖人物,他们都称我为苏青天。”
李世民喝了一口小酒,鄙视道:“你不觉得惭愧吗?”
苏云笑道:“为什么要惭愧?我给他们做了这么多,他们应该感谢我才是。”
房玄龄呵呵笑道:“如果科举制度真的顺利推行,这是利国利民的良策,寒门学子也有出头之日,朝廷也可以选到优秀人才。”
杜如晦说道:“姑爷,现在舆论是有了,但真要实行,只怕世家大族还会阻挠。”
苏云笑道:“那就看李二的魄力了,看他敢不敢动手。”
李世民喝了一口酒,说道:“现在的世家大族只是纸老虎,没有钱,家族内部分崩离析,李二要做什么,他们根本拦不住。”
以前李世民会忌惮世家大族,现在不会了,经过苏云这么一倒腾,世家大族伤筋动骨,无力抗衡皇权。
上次出击突厥的时候,把世家大族排挤出了军队,这次又把世家大族掏空,而李世民却趁机大赚了一笔。
房杜二人心里都在说苏云计策毒辣。
房玄龄和杜如晦号称大唐的智囊,不过和苏云相比,他们自愧不如。
不是他们想不出这样的计策,而是苏云手里有技术,能搞出出人意料的东西。
比如玻璃,他们绝对搞不出来。
还有报纸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