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5、文字起源,黑龙獠牙

作者:江天寥廓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的时候,已经着重规范德语的发音了。

但缺乏表意文字的锚定,许多东西依旧无法表示,而且语言并不成体系。

再过两百年,西罗人自己就会批评马丁路德的规范语言,称其为“乡土俚语”,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马丁路德尽力了,实在是西罗洲根本就没有文字。

他们真正会识字,需要到十七世纪晚期。

隶属于新教的传教士贝尔等人被鳌拜他们清理出去,这些传教士带着从满清皇家和民间搜罗来的资料回到神罗。

这批人中,就有著名的莱布尼茨。

当然,他的名字,是后来才有确定书写的,他活着的时候只有不规范的发音,且用这个名字来称呼他,他们翻译了大量文稿,导致神罗的德意志地区快速崛起,摆脱了蒙昧落后。

这一现象很快引起了拂郎察的国王路易十四的注意。

于是,路易十四迫切的希望拂郎察能够在东方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术,他发布了招人启示,寻找了一批传教士前往满清,并与爱新觉罗氏取得了联系,之后,两国皇室一直有联系和书信往来。

以至于法国大革命时期,西罗人模仿乾隆的身份,对大革命表示了批评。

当然,这是后话。

还是说回文字,路易十四派遣的传教士在满清取得了成果,传教士中有一个叫黄嘉略的人,他是中法混血。

黄嘉略在从满清带回了大量资料后,编写了《汉语语法》一书,此书,才是西罗人文字之始。

而《汉语语法》一书,院子明末时期的世界首部字典《字汇》,这是宣城人梅膺祚将《说文解字》的540个偏旁部首归类划分为214个部,然后宜春人张自烈在这个基础上,散尽家财,花费数年时间购买古今理学、经史子集割裂书籍,总共三十万卷,然后呕心沥血整理成书。

待满清入关。

书商廖文英得到书稿,将其改名为《正字通》,伪称自己是作者,将书献给了康熙,这本书也就改名为了《康熙字典》。

所以,《康熙字典》是古代字典集大成之作。

但却与满清无关。

而黄嘉略正是依靠《康熙字典》编写了《汉语语法》一书,还创作了拉丁文和发育的中文字典,此后西罗洲每一个国家才有了中文字典,有了统一标准,可以开始“书同文”了,一切表音文字,终于有了表意的锚定物。

也就是在此之后,西罗人对于华夏知识的学习速度才正式爆发。

最后在短短百年间超越满清,拉开了近代史的序幕。

在此之前,西罗人连文字都没有,实在是难以找到几个有才华的人,真正的贵族必须学习汉字来获得文化。

马丁路德无人可用,所以他伪造篡改历史,显得颇为荒唐可笑。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