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这个医生后面还会出现,这里按下不表。
从医院离开之后,阿甘因为不习惯腿上的铁架,脚卡在了下水道的铁网里,旁边椅子上坐着的人非但不上来帮忙还嘲笑他们。
他的妈妈费了很大功夫才把他的脚取出来,然后这位母亲嘲讽了那些看笑话的人,并用一番很朴实的话开导阿甘。
只是三言两语就成功塑造了一位平凡又勇敢的母亲形象。
前面几分钟主要是介绍阿甘的情况,很快第一个剧情点来了。因为先天智力发育不全,没有学校愿意接收他。
他的母亲为了能让他上学接受了潜规则,用身体为他换取到了读书的机会,而阿甘就在门外听着这一切。
很快那个潜规则他母亲的男人出来了,很得意洋洋却又努力装出一副绅士的样子告诉阿甘,你的母亲很爱你。
阿甘的回答是,模仿自己母亲叫床的声音。因为这是刚才他在屋外听到的,那个人尴尬的狼狈而去。
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有人笑,也有人沉默乃至心酸,因为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
阿甘的母亲一个人带着孩子,为了谋生就把自己的家改造成了旅馆,接待旅游度假的人。
这天家里来了一个年轻,他很喜欢阿甘,还给阿甘弹吉他唱歌。阿甘也很喜欢这个年轻人,跟随吉他声扭动脚步。
只是因为他腿上带着铁支架,扭动的姿势很怪异。
后来这个年轻人就上了电视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人称‘猫王’。当阿甘和他的母亲通过橱窗看到在舞台上表演的猫王的时候,他母亲惊呆了。
如果有心细的观众就会发现,猫王扭动的舞步和阿甘带着铁架跳舞时一模一样。
国内的人除非是猫王的粉丝,一般很难获得什么代入感。
但灯塔国那边不一样,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影厅都被激动情绪覆盖,因为对他们来说猫王就是那个时代最难忘的标志。
……
看到这里或许会有人问了,不是说把剧情改到八九十年代了吗,怎么还是二战后啊。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蒋问确实有这方面的想法,只是等到了灯塔国,找了一帮子人修改剧本的时候,那些人一致认为原版的剧本就很好,不要改。
因为灯塔国的人最怀念最向往的就是那一段历史——得,怀旧有时候就是人类的共性,灯塔人也不例外。
为了保险起见,蒋问还做了调查,结果大多数人都喜欢原版剧本,最终还是采纳了陈景恪提供的那个。
至于剧本费,他又给陈景恪打了一百万美刀过来。陈景恪也没客气,大大方方收下了。
……
优秀电影的剧情总是很紧凑的,不会灌水搞出很多无用剧情,阿甘正传就是如此。
玩了一把猫王的梗之后,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