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五婆。
五婆特别疼爱自己的孙子,熬蛇羹将其喂养成人,甚至把存了一辈子的钱都给孙子上学用。
但孙子自从考上大学后,就再也没回来过山里。
五婆思念成疾,哭瞎了双眼,却还是天天就搬个小凳子坐在家门口,期待那一声“奶奶”。
父亲得知后,每隔十天半个月就会来看望五婆,掏出五婆孙子邮寄来的信,并给她念信的内容。
其实,这是父亲早已准备好的空白信,以此来慰藉五婆失落与悲伤的心,也给她带来了温暖和亲情。
看见五婆,也勾起儿子的回忆。
小时候,母亲笑的最开心的时候,就是父亲也在家的时候,三个人都在一起,但是父亲常常不在家,母亲就一直在家等待着。
就像五婆等待她的孙子。
直到这时他才意识到,父亲的工作似乎并不仅仅意味着辛苦的付出,而是因为这座大山、这条邮路有着太多太多的牵挂和责任。
这一场戏,韩天麒的表演中规中矩,最为出彩的当属五婆的扮演者。
她的词不多,却把五婆这样一位空巢老人演绎的极为生动。
江铭相信,如果影片公映,这里一定会是泪点。
……
山路一片青翠,彼此的心事渐渐展露,理解也一步步加深,儿子开始体会到父亲走邮路的艰辛,以及父亲的善良。
走到下一处,他们遇见了一场侗族人的婚礼。
在歌舞狂欢的婚礼之夜上,父亲也想起自己的婚礼,他骑着自行车将身穿红衣的妻子带回家,在一片麦浪中,分外青春娇艳。
儿子也在这里遇见自己心动的侗族女孩。
这一刻,父子两代的命运,都因为这条邮路而牵绊在了一起。
告别侗族村子后,他们走到蹚冷水的溪边,前面是一条河,淌过河水,可以少走几里地,可是即使是炎热的夏天,河里的水依旧冰凉。
父亲正在挽裤脚,儿子却说:“有我在,你就不用下水了。”
儿子先将邮包送了过河,再折返回来背父亲。
二人无话,但背上的父亲脑中却想起了年轻时自己背儿子的画面,默默泪流。
“爸,该走了。”
“你说什么?”
父亲有些错愕,因为对方已经很多年没喊过自己爸了。
“我说爸,该走了。”
儿子背起邮包离开了。
“老二你听见了吗?他喊我爸了。”
父子之间在那一刻,完成了时隔多年的和解。
这条路越往前走,儿子就离父亲的心越近。
这已经不再是一条简单的山路,更像是父亲往返一生的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