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千亿产业集群

作者:静衍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有的投资额加在一块也不到百亿美元。

不过,张汝京和梁孟松两人自有他们的道理。

以前,中芯国际建厂比较分散,总共不到十个晶圆厂,竟然分布在魔都、帝都、天津、蓉城…四五座城市。

本来各自的规模就不大了,在分散各地,天各一方,无法形成规模效应不说,产业链也被拆分的七七八八,无法形成合力。

这也是中芯国际成立这么多年来,比较大的缺点之一。

张汝京重新掌舵中芯国际后,自然不会再犯以前的错误,打算把投资集中一地,集中各种资源与资金,打造一个完整的芯片生产制造产业链。

这百亿美元看似不少,但想要打造一个超大规模的二十八纳米晶圆厂,并形成产业链,其实并不夸张。

经过两人的一番诉说,林睿也慢慢认可了他们的计划,由吃惊渐渐转变为支持。

中芯国际既然交给两人掌舵,自然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自由发挥空间。

张汝京两人得到林睿的肯定后,心里颇为高兴,虽然他们一个是董事长,一个是ceo,但面对这种集全公司之力,超百亿美元的天额投资,也只有建议权,没有拍板权。

如今获得林睿这位控股股东的肯定,事情便成了八成,哪能不高兴!

……

和张汝京两人刚谈过没几天,中芯国际斥资百亿美元,打造一处芯片生产产业链的消息,就传了出去。

顿时在国内造成了不小的轰动,特别是一些有资格竞争的大的城市,纷纷摩拳擦掌,想要项目在本市落地。

面对百亿美元的大投资,还是晶圆厂这种全世界最先进的高精尖行业,没有一个城市不眼馋。

即便是帝都、魔都,面对这种高精尖行业的天额投资,也是跃跃欲试,想把项目拉过去。

所有有资格争取项目落地的城市,都蠢蠢欲动,纷纷向中芯国际发出邀请函,邀请中芯来本市考察调研。或者直接赶赴沪市中芯国际总部,前去拜访,许诺种种优惠政策,拉拢项目在本市落地。

甚至不少城市直接派人过来拜访林睿,作为中芯国际的控股股东,林睿在中芯的话语权可想而知。

相比管理层,投资在哪个城市落地,林睿的话语权相当高。

这下,洛城也坐不住了。

听到高达百亿美元的投资,洛城本来也蠢蠢欲动,但听到参与竞争的都是魔都、帝都这类城市,顿时泄气了。

连省会都不是,虽然,经济规模号称中西部非省会城市第一,但若放在沿海省份,根本不出挑。

只是,看到不少城市纷纷来洛城,拜会星空科技集团,游说中芯国际的项目在本市落地。

洛城终于坐不住了,即便资格尚浅,放在一大片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