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半导体纳米研究院

作者:静衍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光刻机的水平也很难再被提升。

光刻机技术得不到提升,直接导致芯片的制造工艺得不到有效地提升,也让芯片的制造工艺不可能由14纳米、7纳米、5纳米、3纳米、2纳米这样一直小下去,它是有物理极限的。

另外,用光刻机制造芯片的原材料硅晶,也有他自身的材料极限。

硅晶的最小的单位“硅原子”直径大约为0.22纳米。

如今传统的芯片制造工艺,是不可能比硅原子还小,超过0.22纳米。这个也是它的一个物理极限。

……

也就是说,传统的芯片制造工艺有两大极限。

一个是制造芯片需要的光刻机设备,光刻机采用光的频率,它是有物理极限的。

另一个是制造芯片需要的硅材料。芯片内部的晶体管,做得再小,是不可能比硅原子还小的,这也是它的物理极限。

这两个条件,任何一个达到极限,传统的芯片制造工艺就不可能再进步了。

也就代表,以光刻机和硅晶为原料的芯片制造技术,这条路走到了尽头。

……

而以半导体纳米线为代表的新技术,相比传统的半导体技术,却没有这些限制。

它的极限,它的潜力,远不是如今的传统半导体技术所能相比的。

……

不过,尽管知道半导体纳米技术才代表着未来,以英特尔为首的半导体企业,却在这方面,浅尝辄止,主要精力仍然放在传统的半导体制造技术上。

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作为一项新技术,想要在半导体纳米线领域趟一条路,打造一个完整的体系,需要天量的资金,和极长的时间,去突破那些技术壁垒。

而且,短时间内很难商业化,用市场回笼资金去推进技术发展,只能用传统半导体技术产生利润给它输血。

根据目前的半导体纳米线技术,制造出来的芯片和半导体元器件,大概只有九十年代末的水平。

和目前传统工艺的半导体制造技术,根本没有可比性。

另一方面,以英特尔为首的半导体企业,几十年来,在传统半导体制造技术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拥有无可匹敌的雄厚基础和优势。

目前的半导体制造技术尚未达到极限,还有许多潜力可供挖掘,这个时间将是以十年为单位。

它们不可能放弃在这一体系的巨大技术优势和专利,几十年的雄厚积累,重新调转车头,大力推进半导体纳米线技术,和别的新兴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

对林睿来说,就没有这方面的烦恼了。

本身星空研究院和中芯国际,在传统半导体领域就没有多么深厚的技术积累,船小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