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孙通虽年迈,此刻看起来却是意气风发,自从刘长设立了一个文教府,由叔孙通来负责之后,叔孙通便彻底从庙堂的诸事里抽出了身,开始全身心的投入在了教化之事上,他先后七次前往太学,号召太学的学子们以启蒙天下为自己的大志向,效仿圣贤,为天下事。
书肆的事情也被他做的不错,各地纷纷建设书肆,大量的书籍被运往各地,又反复进行印刷,长安的书肆是最先建成的,建成的当天,就被学子们所淹没了,直到如今,门口还排着长队,学子们大喜,刘长的名声迎来了逆转。
对于这位将书籍赐予天下的君王,士子们的态度来了个大转变,昏君直接变成了贤王,各地都在歌颂着他的功德。
刘长倒是觉得挺有趣,自己当初做了那么多事,击败外敌,改进了那么多的机器,让天下人吃上饭...可名声是越来越差,这次只是赐书,却获得了这样的好名声。
原先隐居在各地的大贤们纷纷出山,有的请求去河西,有的请求跟着叔孙通来启蒙天下。
“叔孙公,来,坐!”
叔孙通坐在刘长的面前,笑呵呵的说道:“大王,启蒙之事,果真是大有可为。”
“如今有十七县设立县学,各诸侯国的国学也是增加了规模...”
他是来汇报成果的。
“如今所修建的书肆,被围的水泄不通...天下人都在夸赞您的功德!”
刘长笑了起来,“这是利在千秋的大事!”
叔孙通也点了点头,随即又说道:“大王说的对...只是,各地的县学都需要师,他们的俸禄...”
“无碍,这都不是什么大事!去找刘敬吧,他是治粟内史,贡赋钱财都是他在负责!”
刘长独自坐在殿内,也不知在想着什么。
新上任的侍中吕禄站在一旁,看着刘长苦思冥想的样子,不由的询问道:“大王?在想什么呢?”
“唉...缺粮啊,打匈奴要粮食,启蒙要粮食,书肆要粮食,医馆要粮食...你说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国库有足够的粮食呢?”
“额...这...”
吕侍中挠了挠头,“大王,我要是知道这个,就不会在这里当侍中了...”
“呵,怎么,当侍中委屈了你不成?”
“倒也谈不上委屈..只是...跟那群郎中在一起...周胜之他们都笑我。”
想起那些美貌的郎中们,吕禄就不由得长叹。
我怎么会混到跟这些人在一起呢?
“无碍,你跟他们又不一样,你是跟着寡人的,他们是跟着二哥的,你不要理会他们就好。”
“大王,我害怕啊..”
“你怕什么,就你模样,人家可看不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