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这小子给我们带来了乐趣不错

作者:在乡下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也是他会把这首诗写出来的原因。

如果众人不是这样的反应,他这首诗还白写了。

现在这样很不错。

这首诗是之前系统掉落的,来自地球的一首诗。

系统之所以会掉落这首诗,当然是有原因的。

这首诗在地球上很出名。可以说是流传千古的名诗。

或许“名诗”两个字可以加个引号,但的确很出名,也的确已经流传了千年。

这首诗在地球上,从唐代起,就已经开始在民间流传了。

相传是一个叫做张打油的人所作。

张打油以卖油为生。在某年冬天的一日,时逢大雪。满目皆白。

张打油诗性大发,吟了一首诗。

便是这首,“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全诗咋看之下,粗鄙不堪,用词可笑,毫无美感。

更是没有一点章法,没有丝毫的平仄韵律。

但是,细细一品味,却也有些韵味。

此诗描写雪景,由全貌而及特写,由颜色而及神态。

通篇写雪,却不着一“雪”字。

然而,雪的形神却十分跃然。

遣词用字虽无美感,但俚俗拙朴,也算是一种特色。

尤其是“肿”字,用得甚至还可以说非常传神。

所以,这首诗看似粗鄙不堪,但却很有些意思。

而且,正是从这一首诗开始,地球上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叫做“打油诗”。

打油诗往往出语俚俗、诙谐幽默、小巧有趣。

另外,其内容和词句通俗诙谐﹑不拘于平仄韵律。对文学知识和格律的要求不高。

这样的诗往往很容易在普通人中口耳相传。

所以,打油诗固然没有什么文采,但生命力却很强。

因为其往往通俗易懂,诙谐幽默。

有些时候还暗含讥讽,风趣逗人。

这样的诗很受普通人欢迎。

而这一首诗,作为打油诗的鼻祖,本身又颇有趣味。能够在地球上流传千年,成为一首名诗,就不足为怪了。

这个世界没有“打油诗”这种说法。

不过,以后可能会有。同样是从这一首诗开始。

李悠然挺期待的。

只是现在,这首诗正在被现场所有人鄙夷。

对此,李悠然其实能够理解。

毕竟,这首诗的确比较粗鄙,没有丝毫美感。

现在,先前就在这里的人,希望李悠然能够主动承认诗是自己写的。

李悠然当然会承认。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