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看他势头就是想进学生会,不像她老老实实的说来上学进修就是看书学习。
好几次见他忙得满头大汗跑来图书馆找她时,她有心想问你不是说你不喜欢走仕途,不想被条条框框限制住?
但每次话都快要到嘴边了,她到底还是没说出口。反正该学习的时候,他还是没忘上图书馆找资料翻阅就行了。
问再多,说再多,说实话并没有多大意义。就如她自己,她就突然一下子喜欢上了自动化电子相关课题。
学医?
哪还有空。
有?
也就每周末回家抽空翻翻药书,进长青园采采药材,尝试着磨些药粉、制些药丸子,免得时间长了有所遗忘。
之所以说每个周末回家还要抽空,概因要忙的事情实在太多。好在沈兄不敢过忙,周末他肯定会多留时间在家搭把手。
就是偶尔有同学或是发小朋友找他,除了能带回家的一小部分人,基本上星期六晚上到星期天早上他就不出门。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天气也开始转暖,自行车到底是买了一辆,也攒了一辆,有两辆自行车更是方便三人来回。
在这期间,每周必有一封的家书也没断,而且从众多收到的家书中,徐长青也得到不少事关老家的消息。
好比如说她弟弟妹妹终于说出一长溜话,她爷奶也没辜负她所望,自从她爹去省城(党)校进修就入住家属院。
尽管入住期间她爷爷还是忍不住有顺风车就想隔个十天半个月回一趟老家,但这无疑已经是最大的改变。
再有,沈老二沈卫安两口子最后到底还是在开学一周之后将临时寄养在公公婆婆身边的小丫头带回了省城。
据说如今一家三口就在省城师范大学附近租了房子,热心的何三姨还帮他们两口子介绍了一个专门在家带孩子的大婶。
这位大婶就在家帮人照看两个孩子,照顾一个孩子每个月要五块钱,加上房租水单费,据说每个月就要支出十五块。
小四就偷摸着在来信中找他三哥告密,说他二哥两口子这每个月支出的十五块里面就有大哥瞒大嫂赞助的五块。
结果瞒得了大嫂,却瞒不过爸妈。于是当父母的就难了,为防止此事被大儿媳得知心里不痛快和大儿子闹别扭。
他们两位就自己每个月出了这笔五块,只不过这钱不是贴补老二,是要还的,等老二两口子毕业工作后再还。
反正吧,想冷眼看着手上有积蓄的二儿子吧,又怕祸及到大儿子。儿子多也不容易,想一碗水端平更是不易。
而她和沈卫民能做的,只能是当不知此事,尽量以补助金够用,慢慢的以人没在身边孝顺爷奶为由减轻父母负担。
像她爷奶,人都入住家属院照顾孙子孙女,工分就自然没法赚了,不寄几张粮票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