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
“先生,这些话看似有些道理,但似乎又有些……”不太对劲,郑天一只能用“不太对劲”四个字形容。
但到底哪里不对劲,他又说不出来。
曾有为想了想,明白郑天一的意思,道:“你是不是觉得,编这本书的人,将人放在了万物这条链条上,有些看低了自己,不太合理?”
“我们是人,那些东西怎么能跟我们比?”
“是啊,确实不能跟我们比,可是我们人之所以能活着,也是因为我们填饱了肚子……”曾有为若有所思地说道,“民以食为天,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若是有一天,我们赖以生存的‘食’出了问题,那我们能不受到影响吗?”
郑天一怔住,是啊,若是有一天,他们的“食”受到了影响,那……
他好像有些明白,这本《自然杂记》中提到的万物理论指的是什么了。
曾有为:“能吃的东西很多,但能够填饱肚子的东西不多,也就只有那几种。之前的《农学》研究的是如何种好这些能够填饱肚子的东西,而这本《自然杂记》,它是从万物生长的角度去谈,想要看看天下万物到底是怎么生长的,其追根到底,就是研究‘生存’。”
只不过,它把人也包含进了“万物”。
曾有为能够读懂,却有些不解,为什么编书人要将这个范围放得这么大?
为什么不直接从“食”下手?
从“食”下手,不是根本吗?
忽然间,曾有为对这个编书人有了兴趣,他招来小厮,给姚家去了一封信,想要见一见这个编书人。
顾清菱听到消息的时候,微微扬起了唇角。
她就知道,但凡有所成就的读书人,又有几个会错过对“真理”的寻根究底?
要不是她没办法将上辈子九年义务教育的教材全部拿出来,她都想直接弄出来给那些人看看,让他们知道什么叫物理,什么叫化学,什么生物……
人的一辈子有究尽,但天下之大,追寻一辈子也只不过是管中窥豹,看到一星半点罢了。
若有人看到那一点,就以为自己看到了全天下,那就是天大的笑话。
“既然他们要见,那就把人带过去,让他们见吧。”
顾清菱让下面的人把编书先生送了过去。
她没有着急,她等着曾有为他们上门。
果然,待曾有为他们从编书人口中得知,那书上的内容确实是他写的,但是根据姚老太君的意思编攒的。
于是,曾有为想见的人变成了姚老太君顾清菱。
曾有为看到顾清菱的时候,惊讶极了,因为据他所知,姚老太君已是知命之年,但没想到看上去如此年轻。若是他在外面见到她,肯定会以为她是哪家少妇。
“诸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