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很想全部拉下去斩了。
可是想到自己的千秋大业,想到自己走到今天,完全靠的是他们,晋郡王李晋忍了。
他拳头紧握,努力地平复着自己的情绪。
不急,等他坐上那个位置……
好不容易才将怒火压制下去,语气温和地向他们征询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私以为……”
“主子,我觉得……”
……
“真是的,父皇居然把他放了出来。”大皇子李建一脸郁闷,“他犯了这么大的事,父皇也没收拾他,父皇果然偏心。”
大皇子妃周萱蕊见了,安抚道:“不管怎么说,他也是陛下的骨肉,陛下心疼他也正常。他犯了这么大的错,陛下都能放他出来,说明什么?说明陛下也是讲父子之情的,陛下讲父子之情,对我们来说也是好事情。”
毕竟,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永远不犯错,不是吗?
明光帝能够原谅晋郡王那么大的错误,大皇子妃周萱蕊觉得,大皇子李建犯一些小一点的错误,那就更应该被原谅了。
“什么好事?父皇偏心他也是好事?父皇偏心他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他不就是读书厉害,会办事嘛……”大皇子李建嘀咕道,“他确实挺会来事的,连父皇的海盐生意都敢碰。听说去年赚的钱,有一半进了他的腰包。”
“政务上的事情臣妾不懂,臣妾只知道,十个手指头有长短,人偏心也是正常的。比如说你,你不也偏心安哥儿吗?”
“安哥儿是嫡子,我当然偏心了。再说了,安哥儿在上书房读书时表现那么好,连父皇都夸,跟人家办的《博物志报》红红火火,那是一般人能比的吗?”大皇子李建顺便吐槽了晋郡王家的五皇孙。
堂堂嫡出的,居然被一个庶出的压着,啧啧啧啧……
瞧他们办的那份报纸,除了名头好听一点,哪里比得上《博物志报》?
《博物志报》才叫真正的接地气。
就是这次科举,后面出的大题都是从《博物志报》上来的。
小皇叔家的那个继孙之所以能够考得那么好,还不就是因为《博物志报》?
大皇子妃周萱蕊听着大皇子李建在那里絮絮叨叨,微微露出了笑容。
她没有提醒大皇子人家“继孙”姓姚,是姚家人,可没改皇家的姓呢。
改没改不重要,重要的是大皇子是不是打心眼里认这门亲事。
事实上,之前大皇子妃周萱蕊也挺犹豫的,虽然她很喜欢崇亲王妃,也很感谢崇亲王妃帮了大皇子府不少忙,可人情归人情,事情归事情。
她挺担心这门亲事结了以后,会影响到大皇子府,会拖后腿。
顾清菱刚进门的时候,大皇子妃周萱蕊小心翼翼,四处观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