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杨清源查看完卷宗之后,没多久,柳望舒也带着刑部的原档赶回。
“杨兄,这是从刑部带来的誊抄卷宗,你看看,或许能从中找到线索和破绽!”
杨清源从柳望舒的手中接过案卷。
“李阿婆和丫丫呢?!”
“我安排他们在偏厅休息,他们本就家庭贫苦,住不起客栈,一路从万年县而来,都没有好好休息过!”
杨清源点了点头,展开了原档卷宗,仔细阅读了起来。
大概两刻的时间,杨清源将刑部的原档卷宗分析完毕之后,摇了摇头。
“这个案卷,应该没有问题!至少刑部是用心了的。”
柳望舒不解,“刚刚那个刑部郎中赵大人,也和我说,只要将此卷宗交予你,你就知道。”
“没错,在这个案子上,刑部是极为严谨的!”
杨清源翻开刑部卷宗原档的誊抄本和送至大理寺的版本,相对照。
“你看!这是刑部的原档,这是大理寺收到的案卷!”
柳望舒一眼便看出了不用,在字体相近,纸张大小相同的情况下,刑部的原档要比大理寺案卷厚得多!
“杨兄,这是为何?!”
“这是因为,大理寺收到的,是刑部确认无误的案卷,而刑部记录的则是此案审理审核的全过程。”
杨清源指着原档其中一页说道,“到这里为止,是万年县第一次将此案卷送刑部审查,结果被刑部驳回!理由是,本案凶器尚未寻得,便匆匆结案。”
说着,杨清源向后翻了十余页,“于是,万年县又花费精力,搜寻凶器,终于在三河村的一条溪沟之中,找到了一把尖刀,确实是本案凶器。”
杨清源又向后翻了数页,“于是万年县再次整理卷宗,上交刑部。结果再次被退回,理由是案犯口供,难以对应连贯!直到第三次上交,证物完整,口供与案情一一对照,才通过了刑部的审查。”
听完杨清源的话,柳望舒沉默许久。
“那阿婆她……”
“你发现没有,从见面开始,李阿婆只说她儿子是冤枉的,却从没有说过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她是无辜的!所谓的愿望,只是起于李守是读书人,在阿婆眼中他是一个好孩子!”
柳望舒下意识地想要反驳,却发现杨清源说的才是事实。
阿婆手上根本没有任何能证明李守无辜的新证据。
有的,仅仅是一个母亲对于自己孩子的无条件信任!
柳望舒感到无力,她很相帮李阿婆,很想帮丫丫,但却真的不知道如何帮忙。
“那我去给阿婆送点银两吧!”
这是柳望舒唯一能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