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乌罗邦,李维海便还是沿着海岸线南下,转了几天,终于到了尽头,便开始继续往东入海。
但这次只是两日后,李维海便抵达了倭国。
抵达倭国之后,李维海才震惊的发现,马韩的南端离倭国,竟然只有七八百里。
“我们不是从马韩最东的地方渡海,若是从最东的地方渡过,恐怕会更近!下次要找到最近的路线才行。”
这是一次伟大的航行,因为李维海与别人不同,他绘制了在此时最为精确的海岸路线图。
到了倭国海域,李维海便开始寻找刘云所说的海带。这海带在倭国竟然如草芥一般被弃置,这让李维海唏嘘不已。
“将士们,这海滩下全是海带,我们现在开始采集海带苗。注意几个事项,一定要连根采集,放置进木桶当中。尽可能多的多采集一些海带苗。这里是一千个大木桶,轮流负责添加海水,一定要是海水,而且还得保证光照。”
这些都是刘云告诉李维海的,他也不知道为何要如此,反正刘云看重的东西,他就一定要用生命去执行。
而且根据刘云所说,海带苗一定要放置在海水中,还要在海底采集沙土,放入木桶之中。海带不喜高温,但这一点无需担心,因为进入九月份,北方已经开始冷起来了。
三日后,李维海原路返航,跨过倭国海域时,遇到了北风寒流,让他着实紧张了一阵,不过却也顺利抵达了马韩。
回来的路就简单多了,有了海岸路线图,便要少走许多弯路,加上冬日的北风,吹动着风帆,十月份,船队就回到了海西。
接到李维海的陈宫并未等到通知刘云,便已然开始按照刘云的指导将海带苗植下。估计也就是半年左右时间,这些海带苗就会长成海带,那时候,海带的繁殖将快过几何倍数。
其实海西还不是最理想的海带种植地,东莱郡才是,但那里现在是袁绍的地方,刘云也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李维海回到梁郡,第一时间便是来寻刘云汇报情况。
将这一行的见闻汇报之后,刘云问道:“若让你再次航行一次,你觉得需要多久一个来回?”
“如不出意外,整个路程可以控制在六千里以内,考虑到各种因素,两个月可一个来回,此番若是没有小船掣肘,都是大船的话,也不怕一些中小型风浪,两个月可正常一个来回。”
“两个月?让我想想,如果两个月的话,那就相当理想了。李维海,你觉得,若是在倭国和马韩,都建一个港口,如此,会不会更省事?”
“建港口?二爷是说,通商?通商无需建港口吧?再者,那本地人会不会同意?发生战事该如何是好?”李维海其实没怎么敢接触本地的统治者,特别是在倭国,为了更顺利的完成任务,他都根本没有接触什么倭国人。
“我所说的建港口,当然不是表面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