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和支配妖魔世界的法则其实也只隔了一层薄如蝉翼的纱而已。神仙世界说白了也是个弱肉强食、崇尚丛林法则与工具理性的世界。显然,在这看似风度翩翩、温情脉脉的世界里,衣冠楚楚之下依然是对强大法力的崇拜。
所以,当孙猴儿想要定海神针作为武器时,因为他能拔得出神针并把龙宫搅合得五迷三道,所以龙王不得不把定海神针赠予了他。而且,虽然支配神仙世界和妖魔世界的法则都是丛林法则,但妖魔们想要什么就直接露出一副“老子就要吃唐僧肉”的嘴脸,非常直白,而神仙们则显得虚伪得多——为了哄念书不多、文化不高的孙猴儿就给了他个弼马温做,最后导致被大闹了天宫的下场,属实活该——所以,相比于妖怪,神仙们更加可恶。
那么祝守一觉得有必要在这里讲一下吴承恩的原著西游记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书?在灿若星汉的传统文化宝库中,它为何占据如此重要的位置呢?让我们一探究竟吧。
《西游记》成书于十六世纪的明朝中叶,作者吴承恩,讲述唐三藏、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如果算上白龙马,则为师徒五人)西行求法的故事。
唐僧取经,在历史上实有其事。而唐代以后,玄奘西行故事广泛流传于民间,逐渐变得亦真亦幻、丰富离奇。明代中期成书的《西游记》以玄奘求法故事为基础,增加了大量的人物和奇幻多姿、趣味横生的情节。《西游记》一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等故事脍炙人口,成为中国文化十分独特而又引人入胜的一部分。
而取经缘起于如来佛普度众生的一念。如来看四大部洲,只有南赡部洲,“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于是动念要寻找一个大根器之人,让他经历千辛万苦,到西天“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观音菩萨领命,果然寻找到师徒五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五人同时修成正果。
话说唐僧师徒,各有来历。唐僧前生是如来佛祖的二徒弟,名唤金蝉子。因听法时打瞌睡,犯了轻慢佛法之罪,被贬下凡尘,托生成唐玄奘。
孙悟空本是东胜神州花果山水帘洞的石猴,因感人生无常,前往西牛贺州拜道家祖师修习长生不老之术,学会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后来因为争斗之心不除,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
猪八戒本是天河里的天蓬元帅,只因带酒戏弄嫦娥,玉帝把他打了二千锤,贬下尘凡。没想到走错了道路,投在母猪胎里,变成长嘴大耳的丑陋模样。
沙和尚本是灵霄殿下的卷帘大将,只因在蟠桃大会上,失手打碎了琉璃盏,玉帝把他贬下界来,在流沙河遭受飞剑贯胸的惩罚,忍饥耐寒、吃人度日。
那白龙马,本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被父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之罪。玉帝把他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不日遭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