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他吃了,我如何前进!可怜啊!这万水千山,怎生走得!”说着话,泪如雨落。
看到自己马匹被吃了就嗷嗷大哭,悟空也是气的直叫师父“脓包”,悟空这样的硬汉遇到了这样小媳妇似的师傅也是别样的折磨,然而悟空不知的是,这只是唐三藏小媳妇心态的刚刚开始,第三十六回:
三藏道:“徒弟呀,西天怎么这等难行?我记得离了长安城,在路上春尽夏来,秋残冬至,有四五个年头,怎么还不能得到?”
走了四五年,唐僧就已将开始不耐烦了,其实此时西天取经路程才走了不到三分之一,你以为这就完了,不,还有。
这些抱怨我们应该联系起来看,刚开始取经抱怨因不知未来险境如何,但随着取经推进对悟空等人武力护驾能力的深入了解,不应有虑;取经中段思乡心切,西天难见,“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孤苦难眠,也是应有之义;但是进入天竺国境内,已是咫尺西天,常人早已按捺不住,为何反而如此抱怨忿恨?
其原因在于唐僧反思此次西天取经的深刻意义何在,越是反思越迷惘,越是细思越是极恐。其深层次的核心在于唐僧已经逐渐认识到自己此行并非如自己预想那般超度冤魂,保江山永固的伟大,反倒是自己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被佛家高层所利用,普度众生反倒是一个小目标,由此三藏开始质疑佛祖的动机,表现出来就是临到取经完成只是反倒犹豫不决。需要说明的是这样反差不是恍然大悟,而是由取经路上的一桩桩一件件挫败的量变累积而引起的质变爆发。
四、妖魔易除嫌隙难合磨难终过叛心重生
佛家推动取经主要目的在于扫清西牛贺洲的佛家障碍,确保该洲遍地寺庙,供奉香火,但是代价却是沉重且隐秘的,就是唐僧这位虔诚善良的金蝉子信逐渐认清如来的真面目而和如来离心离德,也代表着佛家形象在《西游记》中逐渐黑化,这个过程从第三十六回乌鸡国青狮精窃国开始,通天河金鱼精食童,金鼻白毛老鼠娶亲,金平府凡僧“中华地托生”,寇员外死而复生到最后阿傩、迦叶索贿传白经结束,佛家暴露了自己“假传经真扩张”的本质后,引起了师徒四人特别是唐僧反感,最终在取经归来向唐王合盘托出。
按道理,唐王先问“经数”后问来路,回答也应是先说三十五部经书,再答其中曲折,但是唐僧不,直接第一时间就将“我等知二尊者需索人事,佛祖明知,只得将钦赐紫金钵盂送他,方传了有字真经”告知李世民。问题是唐僧为什么这么做?其目的主要有二:第一,间接向唐王李世民表达对佛祖的不满,我辛辛苦苦九九八十一难,十四一年马不停蹄取得真经,而佛祖却以无字经相待,甚至索要贿赂,实在是令人不齿。但是唐僧身为佛门弟子,不能直接讽刺佛家之虚伪,腹黑之事也只能旁敲侧击;第二在于向唐王李世民明示,佛家扩张其背后绝不是传说当中普度众生解救枉死亡魂的这班般正义凛然,唐王如果大力推行佛家,日后必受制于其牵制,特提醒唐王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