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最明显的例子。沙僧基本不干,所以从不犯错,反倒成了唐僧心目中的“乖孩子”和“好模范”。对八戒尚且偶有体罚、批评,但对“老好人”沙僧,取经全程从未说过他一句!
看破不说,只做不说:
这是这货最高明的地方。把装老实人做到让所有人、包括自己都觉得自己是老实人,在这货身上达到了最高境界。他深知取经是“政府工程”,肯定能成功,干与不干、干好干赖一个样,还干个球呀?挑个担拎拎行李做做样子得了,混到站完事拉倒!有这些想法,贵在不吭不哈、看破不说、只做不说。我虽看破,但在这里一说,境界相较沙僧就差得远了......
对于他,祝守一只能说:高!实在是高!
但最后,佛祖也不是瞎子,沙僧只获封了个“金身罗汉”。这就叫聪明反被聪明误呀!——看来这也不像以前那样光靠“混”就能立足了。
按照吴承恩原文的意思,沙僧其实是捡了“便宜”的。
《西游记》第九十八回,师徒四人来到西天拜见如来后,二尊者奉佛旨,引四人来到珍宝阁,原文写道:
“这番造化了八戒,便宜了沙僧,佛祖处正寿长生,脱胎换骨之馔,尽着他受用。”
可见,起码沙僧的功果是捡了“便宜”的。
因为他一路上确实几乎什么也没干。
如来对他的评价是“登山牵马有功”,而八戒才是“挑担有功”。
可见成佛后的唐僧和悟空是排在观音、文殊、普贤之前的,也就是说“佛”是排名在“菩萨”之前的。
如果沙僧和八戒也能成佛,岂不是也要排在观音、文殊等人之前?
唐僧本是如来二弟子,是钦定的成佛人选,上头有人,自己还算努力。
孙悟空本不在成佛计划中,靠绝对的实力,加上点自己的闹腾,争取来了成佛指标,也就是即懂得争取自身权益,又自己努力
而八戒和沙僧呢,上头没人,自己也不算努力
八戒手中还有些战绩,起码当悟空的副手和僚机,尤其是荆棘岭和稀柿岭等地,少了老猪还真不行。
而沙僧,可说的真不多,就如网友总结的沙和尚日常四句:
“大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大师兄,二师兄被妖怪抓走了;大师兄,师父和二师兄被妖怪抓走了;师父你放心,大师兄会来救咱们的。”
而且沙僧被贬下界后,每七日受飞剑穿心之苦,这痛苦恐怕只逊色于普罗米修斯了。
原文写道:“教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我胸胁百余下方回,故此这般苦恼。”
观音答应他的功果是让他免收此苦,并且官复原职。
原文写道:“我教飞剑不来穿你。那时节功成免罪,复你本职,心下如何?”
而最后的功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