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
这倒不是张辽怕担事,想置身事外。恰恰是张辽想要在这次事件中发挥出自己的最大作用,才刻意隐藏自己;意在曹丕和司马懿对自己大意轻心的情况下,寻找适当时机突然出击。
结义兄弟,义字当头,誓同生死
在这次事件中,不论是与吴凡的特殊关系,还是内心中的正义感使然,张辽都毫不犹豫地站在吴凡这一边。
不过,一想到曹军这些年来南征北战,东挡西杀,悉定天下分据诸侯,攘平四方蛮夷,到头来却落得自家相残;张辽就不由得一阵感伤。
一切根源皆在权力啊古往今来,无数争权,夺权,固权的实例都印证了这一点。
张辽暗叹了口气。
如果有一天,君王的权力能够得到制衡;或者说,这看似至高无上的权力更多的只是一种荣耀而非随时可置人于生死的力量,就像献帝那样,那该有多好。君永远为君,高高在上;臣对君尊重而无忌惮,可以畅言自己的想法,放手去经略地方,倾听百姓呼声……
那样的国家应该会非常地繁荣昌盛吧?
想到这里,张辽又连连摇头。自己今天是怎么了,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想法?算了,不要胡思想了,这本来就不是自己该想的东西。
……
再说典韦和许诸,率领三千重骑兵于五天后回到邺城。
二人马不停蹄,进城后直接来到宫城正殿,将洛阳都督府下人所说的话向曹丕和司马懿如实叙述了一遍。
曹丕和司马懿听二人说完,互相对视了一眼。随后,曹丕就让二人先退下。
二人刚一走,曹丕就对司马懿道:
“仲达,由此看来我那八叔早已经料棋先着,想到我们前头去了。这件事,我越来越觉得没有把握,不如……我们就此停手吧。”
司马懿没想到曹丕这么“窝囊”,不过几天的功夫,已经第二次跟自己说要停手,心里气得真想狠狠地揍曹丕一顿。
当然了,这只是司马懿心中的想法,不论是身份还是地位,他都不可能去揍曹丕。最重要的,他现在还要极力拉拢曹丕和自己站在一起,成为拴在一条绳上的蚂蚱。否则,曹丕一旦退出,也就是对吴凡停手;结果就是曹丕肯定死不了,自己却是必死无疑。
由此,虽然事情发展到现在,司马懿也感觉到希望渺茫,不过,他现在的情况是根本没有退路可走,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假若能成功――虽然成功希望的希望很渺茫,但毕竟还有那么一点点――自己不但可以免死,还能就此扶摇直上,平步轻云。
司马懿便对曹丕又是一番劝,把吴凡说成是杀人不眨眼的主儿――吴凡还真有这个前科,死在他手下的人少说也有上万――并扯出吴凡的爱妾小乔当年曾被曹丕纠缠这件事,暗示曹丕吴凡一直没忘记这件事。你爹活着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