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但是,吴凡却迟迟没有表态,也就是一直默不出声。
倒不是吴凡惧敌,而是他心中有些顾虑——有自己坐镇朝中,十五项改革得以破除一切阻力贯彻执行,如今,改革虽然大势已定,但是,却仍有几项处在收尾之际。这个时候如果自己离开朝中,很是担心会不会出什么差错。
这也是从一开始远征羌人,吴凡就始终没有提出由自己亲自率军出征的根本原因。
但是,南中战事吃紧却是容不得耽搁。
思虑再三,吴凡决定,把心中的顾虑先放一放,以保疆固土为重,率军远征羌氐联合军
于是,吴凡在众位元老,包括曹冲期盼的目光下,终于抬起头来,看了曹冲一眼,点了点头。
曹冲和所有元老看到这里,心下都是欣慰不已。随后,曹冲连忙写下军事调令,以大司马吴凡为主帅,率马步弓五十万,井阑、霹雳车、木兽数百架,军资粮草五百万,征讨羌氐联合军
众议院的参议官虽然都是由地方直接选拔上来,但吴凡争战沙场的事迹连三岁孩童都能信口道来,他们对吴凡的事迹更是早有耳闻。听说这次吴凡要亲自率军出征,所有参议官不由得一阵嘘声,投票结果以全票支持顺利通过。
出征当日,吴凡与全家老少告别,期间免不了一番依依惜别的场面。小乔本来想要和吴凡一起出征,不过吴凡有更重要的任务交给她,那就是倾力教导贺源和贺泉这两个孩子。
而在出征之前,吴凡早就与张辽、荀彧、郭嘉,田丰,荀攸等力ting吴凡改革的元老中的重权人物通过气了,要他们在自己离开朝中的这段时间里,密切关注与改革相关的事物进展,一旦发现有缩水瞒漏等迹象,要第一时间向曹冲禀报,并写信告知自己。
如此一番周密地安排之后,吴凡这才率军离开洛阳,赶奔南中。
随同吴凡出征的武将,都是吴凡亲自指定的人选,分别为:吕布、华雄、颜良、文丑、赵云、甘宁,太史慈,周瑜,陆逊。这些武将在历史上就是响当当的人物,包括华雄、颜良、文丑三位吴凡的结义兄长,在长期跟随吴凡转战各地的过程中,自身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现在都已经是堪当领军的大将。
从洛阳前往南中,单人独骑尚需近半个月左右,五十万大军更是需要月余之久。一路之上,从南中发往洛阳的紧急军情如雪片一般,每天都能接到二到三封,均被吴凡拦下。
为了减少军资消耗,中央军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削减。在吴凡率五十万中央军开赴南中后,中央军仅剩三十万左右,军粮器械也绝大多数都随同在吴凡这支远征军中。如此,这些紧急军情再送交到朝中已经徒劳无用,只会增加曹冲和朝中文武的心头压力。
一个月后,吴凡率领这支五十万的远征部队一路加紧行军,提前数天抵达南中地界,进入建宁。这个时候,不仅永昌早已陷落,得手后的羌氐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