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多嘴,只负责动手。
更何况这两位一个是督师,一个总督,啥概念?
清朝时的总督,官阶为正二品,如果兼兵部尚书衔高配至从一品。
明朝的总督,是个临时工,没有固定官阶,论品得看身上最大的官职是什么。
如果是兵部左侍郎或者右侍郎,就是正三品,比如杨文岳就是兵部右侍郎衔。
若是挂兵部尚书衔,就是正二品。
(清朝的兵部尚书是从一品,六部尚书都是从一品,明朝尚书都是正二品)
明朝总督品阶或许不高,但权力绝对大!
比如杨文岳,他是正三品,山西总兵虎大威是正二品,归杨文岳管。
副将是从二品,参将是从二品,随便拉出一个,都比杨文岳品阶高,但都归人家管,见面还得老老实实下跪!
游击将军是正三品,表面与杨文岳同级,实际上在总督眼中与大头兵无异,一边凉快去。
陕西游击将军高杰,跟杨文岳见面时连自报家门的机会都没有!
而督师,是除皇帝外最大的地方官员,掌有极大的兵权,凡前线将士,皆需听从督师调令,包括巡抚、总督!
自大明立国以来,所有总督,督师,全是文臣!一个武将没有!
这就牵涉到另一个问题了,明朝中后期,文官尊贵,武将卑贱。
一个只会弹劾别人的御史,四品文官,到地方能干上一段时间巡抚,都能节制一个省的武将,包括正二品总兵。
五六品的文官指着总兵、参将的鼻子骂,都是常事。
因为文官掌握着军队的钱粮,战功上报,搞不好断你粮,让你吃土,打了败仗朝廷只会惩罚武将。
大多武将连上疏的资格都没有,你怎么反抗?
你告我?前提是你能把奏章送上去!
这种局面直到南明时期才改写,武将拥兵自重,皇权威信下降,自己收税搞钱搞粮,成了军阀,不受文官挟制。
是个总兵腰板都硬了,敢跳出来喊一句:老子有兵有粮,想怎么玩怎么玩,都不带鸟你们文官一下的!
现在还不行,大多武将都得继续装孙子,除非个别手里兵多将广的,可以放肆一下。
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一般不会轻易处罚这些手握重兵的大将,以免他们从贼。
因此,督师傅宗龙和总督杨文岳,二人只需关上门商量讨贼大计,就可以直接把战事给定了。
这两人倒也不坑,起码在目前的大明,属于干实事的人。
不像锦州前线监军张若麒,啥都不懂在那瞎指挥,蓟辽总督洪承畴几乎被架空,指挥不动前线各大总兵,以至于松锦大战明军溃败,尸体弥山遍野,十余万精锐几乎损失殆尽!
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