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卫所有军户名额五千六百人,一个军户分五十亩到八十亩地的军田,军官更多,自己养自己,军官和军户皆世袭。
若有地方发生叛乱,这些卫所兵就聚集成军,出兵征讨。
遇到远征的战事,朝廷也会从各地卫所抽调人马。
然而再好的制度,都经不住时间和人性的考验,常年滋生的腐败导致卫所制糜烂不堪。
卫所军官们侵占军户的军田,军户也逐渐变成了各个军官们的佃户,打工种地不说,还得按照以往的制度,向朝廷缴纳粮食作为军粮。
比如现在的扬州卫,八成的军田被大小军官侵占了,还有部分变卖给了当地盐商。
杨大库的家族只是世袭百户,属于低级军官,竟也侵占了千亩军田,天知道上面的指挥使、指挥同知他们又侵占了多少?
还有徐煌自家,几代人世袭扬州卫指挥佥事,估计也不会少。
徐煌提及军田,使得杨大库精准意识到了上官的想法,不禁冷汗直冒。
屋内炉火烧的正旺,木炭偶尔发出噼啪爆响。
徐煌手指敲着茶桌,道:“本官回到扬州卫,带了一千多户,他们都是要跺集成军户的,这么多人,没有军田分下去如何屯田?”
见杨大库浑身冒汗,他又道:“千户是千户所的主官,你若想当,有没有想过能否担此重任?”
通州千户所正千户一职,看似荣耀,实则就是一个大雷啊!
到底是趟,还是躲着不趟呢?
艰难的抉择似乎压的杨大库喘不过气,他大口的呼吸着,心中急剧权衡利弊。
徐煌也不着急,站起身来负手踱步,耐心等着他的选择。
正千户的官身就在此,就看你敢不敢接了!
在徐煌心目中,杨大库为人还是不错的,也算是有脑子的人,特别是对下属好,在千户所是出了名的。
崔武、叶渊文等人,曾都当过杨大库家的佃户,但他们不像别的军户形同老农,还算是正常人。
崔武更是吃得壮实,人高马大,力大无穷。
杨大库这种剥削者,在明末卫所军官中,属实难能可贵。
徐煌不管杨大库以前如何,只想看他今后会怎么做,有没有一起搞事情、干大事的勇气!
在命运的分叉口中,杨大库的内心经受着煎熬,头发湿了一片,如同刚从水里捞出来。
忽然,他猛然拜倒磕头,决然道:“以后卑职这条贱命,就是大人的了!”
徐煌看着他,目光如炬。
半晌后才点点头,说道:“既如此,你就做个表率,把名下多余的军田,都退回来吧,以后万万不可再做那等压榨军户的缺德事了。”
“是!卑职回去就将地契找出!”杨大库